释如珙
寄予藏主 - 诗句释义与译文对照 1. 诗句原文与注释 2. 译文对比分析 3. 赏析:寓意深远 一、诗句原文与注释 1. 要成大树作阴凉 - 词语解析: - 树:象征稳固、保护。 - 凉阴:指提供阴凉的地方。 - 背景说明:描述藏主应如参天大树,为他人提供庇护和阴凉,彰显其宽广胸怀和责任感。 - 诗人意图:表现藏主的高尚品质与深厚情感。 - 示例: - “我愿化作一棵参天大树
注释: 1. 方丈守职莫轻忽:方丈守职,即在灵石寺担任住持。莫轻忽,就是不要轻视或忽略。 2. 自然久久见全功:自然是,指自然而然;久久,表示很长的时间;全功,表示全部的功效或成果。 3. 杨岐只是会监寺:杨岐是禅宗的一个流派,名为杨岐派。会监寺,是灵岩寺的主持。 4. 踢出驴儿振祖风:踢出,是赶走的意思;驴儿,指灵岩寺中的和尚们;振,是振兴、复兴的意思;祖风,指的是禅宗的祖师风教。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首句“示至侍者”交代了全诗的主旨,即诗人向侍者展示自己的作品。第二句“我宗无语亦无法”,诗人以“无声”、“无法”形容作品的特点,表明其高超的技艺难以用言语和技法来表达。第三句“猕猴各佩古菱花”,通过猕猴佩戴菱花这一典故来比喻诗人的作品,菱花是古代女子用来妆饰的一种饰品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千丈崖根芋火香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千丈崖根芋火香,天上日轮正卓午。 - “千丈崖根”指的是千丈高悬崖上的一块石头,芋火香指的是芋头燃烧时散发出的香味。“天上日轮正卓午”指的是太阳正好在中午时分。 2. 东土西乾无祖师,白头老僧七十五。 - “东土西乾”指的是东方和西方,暗指佛教中不同的宗教传统或修行方法。“无祖师”指的是没有直接的导师或者师傅
注释: 寄琢间和尚: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名叫琢间的和尚的。 闻得去年交院事,世间谁识老师心。听到去年在学院发生的事,世间又有几个能够理解老师的心意? 青山绿水门前有,净土西方不去寻。面前有青山绿水,净土西方也不去寻求。 译文: 听说去年学院里出了点事,谁能了解老师的内心? 门前有青山绿水,西方净土也不去追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一位名叫琢间和尚的。诗人通过描绘青山绿水、净土西方等自然景物
【注释】 示霞上人:给霞上人(僧人)的一封信。 一大藏教:佛教经典中最重要的经籍。 言外荐:在说话之外给予推荐,暗示要向佛界荐举。 十方刹土:十方世界,佛教用语,指东南西北四方极远处的世界。 阇梨:梵语,意译为“师子”,意为“狮子”。此处是和尚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了一种禅理,即在佛法中,真正的修行并不在于形式上的仪式或规矩,而在于心灵上的领悟与理解
【诗句解读】 - “示然侍者”:这可能是一首诗的题目或序号。在这首诗中,它作为第一句,为整首诗设定了基调或主题。 - “以法传法狮子吼,以心传心铁牛机。”:这两句可能是描述某种修行方法或技巧。"以法传法"意味着通过传授特定的知识、技能或方法来影响他人;"狮子吼"则通常被用来形容大声吼叫或发出强烈的声音,这里可能是指一种强有力的教导方式;"铁牛机"则是一个比喻,可能指的是一种机械装置或工具
《寄梓岩西堂和尚》是一首由宋代诗人释如珙所创作的诗。全诗内容如下: 1. 首句释义: 每问往来兴寝事,惟言闭户自安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居住地西堂和尚的询问和关心。"每问往来兴寝事"可能指的是他经常询问关于自己起居和修行的问题。"惟言闭户自安禅"则描绘了他在闭门修行时的状态。 2. 第二句释义: 西丘寿到八十四,住院都卢无十年。这句诗描述了西堂和尚的年龄和住持的寺庙情况
注释: 寄灌顶长老:寄给灌顶的长老,即作者的朋友。 半夜鹤鸣山月吟:深夜里听到鹤在山间鸣叫,月光下吟诵诗句。 山翁独坐破柴床:山中的老者独自坐在破旧的床上。 几番劫石成灰去:几次被劫掠,使得石头变成灰尘。 一点灵光照世明:一点灵光照亮了世间。 赏析: 此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友谊和对其遭遇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正义和真理的追求。 “半夜鹤鸣山月吟”一句,诗人通过夜晚的山景和鹤鸣
【注释】 达磨:达摩是南北朝时印度高僧,曾至中国讲佛,后来在中国传教。东土:指中国。二祖:指达摩的弟子慧可。西天:指印度。古路:指通向印度之路。荆棘:比喻艰难曲折。佛法:佛教教义。 【赏析】 这首诗写达摩不从中国走西天去印度,也不由印度到中国,而是一直留在中国传法。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达摩不从“古路”——即中国去印度、不去“西天”(印度)而在中国传法这一做法的赞扬。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