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宗无语亦无法,猕猴各佩古菱花。
昏衢烛破无今古,大地众生尽到家。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首句“示至侍者”交代了全诗的主旨,即诗人向侍者展示自己的作品。第二句“我宗无语亦无法”,诗人以“无声”、“无法”形容作品的特点,表明其高超的技艺难以用言语和技法来表达。第三句“猕猴各佩古菱花”,通过猕猴佩戴菱花这一典故来比喻诗人的作品,菱花是古代女子用来妆饰的一种饰品,这里用来比喻诗人作品具有装饰性。第四句“昏衢烛破无今古”,意为在昏暗的道路上,烛光被打破,没有时间、空间的概念,这暗示了作品的永恒不变,不受时空约束。第五句“大地众生尽到家”,意味着大地上的众生都得到了解脱和归宿,这里的“家”是指佛家所说的极乐世界,指一切众生都能到达的理想之地。
【答案】
示例一: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他以猕猴佩戴古菱花为喻,强调了自己的艺术手法的独创性和高超技艺,以及作品所具有的永恒的价值。同时,他也认为艺术的创作过程如同冥冥之中注定的结果,无法言传,只能意会,因此无法用语言描述。最后,他表达了对艺术的极高评价,认为艺术作品能使所有众生得到解脱和归宿,达到极乐世界的境界。
示例二:整首诗运用寓言的手法,借物喻人。首先,诗中的“示至侍者”表明诗人要向侍者展示自己的作品,而诗人却以“无声”“无法”来形容自己作品的特点。这表明诗人认为自己的作品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无法用常规的手法和语言来表述。其次,诗中通过猕猴佩戴古菱花这一典故来比喻诗人的作品,寓意诗人的作品具有装饰性。再次,诗人以昏衢烛破无今古,大地众生尽到家来表达自己对于艺术的看法,认为艺术创作不受时空限制,能够超越时空的束缚。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艺术的高超评价,认为艺术作品能使所有众生得到解脱和归宿,达到极乐世界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