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朋
【注释】 不立孤危:不站在危险之处。 了无藏覆:毫无隐蔽之处。 掉臂因行:摇着胳膊走路,比喻轻率。 推门入臼:推开大门,进入谷仓,比喻轻易得来。 【译文】 不站在危难之处,没有可以隐藏的地方。 摇着胳膊走路,轻而易举地进来。 【赏析】 此诗是一首偈颂,偈颂是佛教用语,指佛家讲经说法时所唱的赞颂之语。偈颂的内容,一般以颂古、颂贤、颂圣为主,也可以用来歌颂佛理或宣扬佛法。本诗用通俗的语言
梦宅 六窗深闭大槐宫,一枕清风瞬息中。 穷劫至今佛与祖,楼头知是几声钟。 注释 - “六窗”:六扇窗户,象征空间的广阔和深邃 - “深闭”:窗户紧闭,隔绝外界喧嚣 - “大槐宫”:槐树宫,可能寓意着某种神圣或宁静的氛围 - “一枕清风”:指被清风吹拂的枕头,暗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 “瞬息中”:在一刹那之间,形容时间短暂而珍贵 - “穷劫”:无尽岁月 - “佛与祖”
江水无极,茎芦可折。 离了梁朝,未到魏阙。此恨波心向谁说。 注释: - 江水:指长江的水,江水无边无际。 - 茎芦:指芦苇,茎可以折断。 - 梁朝:指中国历史上的梁元帝萧绎建立的朝代。 - 魏阙:古代帝王宫殿的门户,这里指代政治中心或朝廷。 - 波心:指水面上的波纹,也比喻心中的思绪。 - 谁:疑问词,询问的对象。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朋的作品,通过描绘江水和茎芦的景象
【注释】 幻庵:即幻庵寺,位于浙江杭州。海枯石烂(海枯:海水干涸;石烂:石头烂掉),形容时间极久。沤花:指水泡中的莲花,也泛指花。 【赏析】 《幻庵》是一首描写幻庵的诗。幻庵在西湖孤山北麓,为五代吴越国王钱俶建。钱俶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至淳化元年(990)期间,曾三次重修并改名为“幻庵”。此诗描绘了幻庵周围景色和作者的感受。 首联写幻庵四周景物之奇丽
注释: “文殊亲到见非亲”:佛祖文殊亲自来到我面前,但我与佛祖并不亲近。这表达了诗人对佛祖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困惑。 “踪迹浑无碍塞人”:我如同一个普通人一样,没有与众不同的踪迹,也没有阻碍他人的能力。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反思和认知。 “一丈方方遮障了,如何弹击现全身”:我的身躯被一块一丈见方的石头所遮挡,我怎么能够像弹弓一样将石子弹出呢?这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质疑和挣扎
注释:破旧的衣衫,能穿多少? 破破烂烂的,补又补不了。 新罗国在半夜时分日轮通红,线路怎么能穿过呢? 赏析:此诗描绘的是诗人自己艰苦的生活状况和对国家现状的忧虑。首句“褴襂衣”直接点明了自己的身份——贫苦的布衣百姓。次句“能多少”进一步强调了贫穷的程度,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第三句“破不尽,补不了”则描绘了衣服破烂不堪、无法修补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
注释: 1. 骨相寒,毳寒衲。:形容骨头和毛发都很冷,就像穿着很薄的衣物一样。 2. 不朝阳,难提掇。:如果不向阳光照射,就很难被举起或移动。 3. 正与么时,大地火发。:在这样一个时刻,整个世界就像是被点燃的火焰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歌。诗中通过描述太阳穿透云层、照亮大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诗中的每一个词都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注释:心中洞明,眼中豁然开朗。最后一句,无需安排。未曾展卷时,明月自来。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对月光的欣赏和感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诗句中的“心洞明,眼豁开”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而“末后句,绝安排。未曾展卷,明月自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认为自然美是无需人为安排和雕琢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解析】 “古航”即泛指古代的船只。第一句,“片帆”,即一只小船,不是等闲开,意谓不是轻易就打开的;第二句“冲破洪波白浪堆”意为船儿要冲破汹涌的波浪,这两句写出了航行者不畏艰难险阻的豪情壮志。第三、四句,“眨上眉毛千万劫”,意为船儿要驶过千万年的时光,有谁洗脚上船来,意为谁能够驾舟来此?这两句写出了对古人的景仰之情。 【答案】 诗句释义:我乘一叶孤舟,不是为了游玩,而是要破浪前进,冲破惊涛骇浪
月,是天之象;字,是纸之象。 在天,不在纸。 此经,了也未了? 口如鼻孔眼如眉,依前坐在光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