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朋
【注释】 伶利:聪明伶俐;衲僧:禅宗僧人。动无思算:指做事灵活,机敏。合水和泥:比喻随随便便、不费力气。田头地畔:田间的田地边。构得完全:形容事情做得十分圆满,恰到好处。得一半:指事情办得不够圆满。穷坑难满:比喻做事情总是半途而废,没有成就。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禅师机智灵敏,善于应变。他能够随机应变,处事圆融,因此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然而,他的这种处事方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注释:全身坐在正觉山中,要行便行要用便用。明星现处道路通畅,十倍的慈悲成为脱空。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自在洒脱的生活态度。诗中提到“全身坐在正觉山中”和“要行便行要用便用”,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超然和随遇而安的态度。同时,“十倍慈悲成脱空”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对慈悲的理解,认为慈悲可以使人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整首诗的语言简练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注释:老子黄面,生命和命运都落在朋上座的手中。扶起或放下,都不是做坏事的理由。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诗。偈颂是佛教的一种唱诵形式,内容往往富有哲理,语言简练、通俗。此首偈颂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认为生死富贵都是命中注定,我们无法改变它,但可以选择如何去接受它。这种思想反映了佛教中的宿命论和因果观
注释: 日卓午,夜半子。 太阳正午,月亮正上半夜。 千门万户俱开,一声两声砧杵。 家家户户都打开了门,传来了敲锅打砧的声音。 流沙浪阔,葱岭无路,达磨何曾归去。 流沙茫茫,路途遥远,达摩大师怎么还回来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赞释迦牟尼佛的偈颂诗,表达了诗人对释迦牟尼的崇敬之情和对佛法的理解。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太阳、月亮、千门万户等景象的描绘,以及通过砧杵声的描写
破六宗邪,开五叶花。 西天此土,地无朱砂。 注释:破六宗邪,开五叶花。这句诗中的“破六宗邪”和“开五叶花”是佛教术语,分别指的是破除了六个主要的恶业(六种过失或罪业),以及开出了五种善行(五朵莲花)。这些词语表达了一种对佛法的虔诚追求和修行的成果。西天此土,地无朱砂。这里的“西天”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徒所向往的理想净土。而“地无朱砂”则是指西方净土上没有世俗的繁华与诱惑
这首诗的大意是:请你再为清凉寺做一场法事吧,因为这里烟霞缭绕,没有茶水。我寄语宁波的太守啊,别让你的枯木再开花。 辞再主清凉偈(《全宋诗》第26册 卷一五七) 相烦专使入烟霞,灰冷无汤不点茶。 寄语甬东贤太守,难教枯木再生花。 释义:请你再为清凉寺做一场法事吧,因为这里烟霞缭绕,没有茶水。我寄语宁波的太守啊,别让你的枯木再开花。 相烦专使入烟霞,灰冷无汤不点茶。 注释1:相烦:请,拜托。专使
【注释】 不立孤危:不站在危险之处。 了无藏覆:毫无隐蔽之处。 掉臂因行:摇着胳膊走路,比喻轻率。 推门入臼:推开大门,进入谷仓,比喻轻易得来。 【译文】 不站在危难之处,没有可以隐藏的地方。 摇着胳膊走路,轻而易举地进来。 【赏析】 此诗是一首偈颂,偈颂是佛教用语,指佛家讲经说法时所唱的赞颂之语。偈颂的内容,一般以颂古、颂贤、颂圣为主,也可以用来歌颂佛理或宣扬佛法。本诗用通俗的语言
【译文】 在北边是郁单国,西边是瞿越国。有利有弊,不离行市。 【注释】 ①北郁单:即“于田”。在今新疆和田一带。②西瞿耶尼:即“且兰”,古国名,在今青海玉树地区。③有利无利:指国家政治清明时,经济繁荣;而政治昏暗时,则百业萧条。④不离行市:指国家治理得好坏与否,与市场兴旺或衰落有关。 赏析:《偈颂一百六十九首》是唐代诗人贯休所作的诗作。此诗以议论的形式写治国之道,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的不满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四 注释:一盏灯分出的灯光像无尽一样,照亮了一处也使得周围明亮透出。在喧闹中保持对佛法的执着不舍,在寂静中不被任何尘埃所染。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盏灯火照亮了整个房间,使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见。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佛法比作光明,将世俗比作黑暗。在喧嚣的环境中,诗人始终保持着对佛法的信仰和执着,不受外界干扰。在宁静的环境中,他能够保持一颗清净的心
注释: 事同一家,万别千差。 云门糊饼,赵州吃茶。 何似南山鳖鼻蛇。 这首诗通过描述三种食物和它们的形状特点,表达了对事物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赞美。其中,“云门糊饼”和“赵州吃茶”都是形容食物的词语,分别描绘了糊饼的形态和茶的味道。而“南山鳖鼻蛇”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奇特的食物形状,与前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诗通过这些食物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