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朋
注释: 寿秀王八十,道尊宗翰玉亭亭,益固维城重典刑。 八十手扶灵寿杖,咸瞻南极老人星。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元稹,诗中描述了寿秀王八十岁寿辰的场景,以及人们对他的敬仰。 “寿秀王八十”是这首诗的主题,也是整首诗的中心。在这里,作者用“道尊宗翰玉亭亭,益固维城重典刑。”来描绘寿秀王的地位和威严,他如同一座坚固的城池,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八十手扶灵寿杖,咸瞻南极老人星
注释: 古镜:旧时用来照面容的铜镜,通常用铜制成。 不知经几劫:不知道经历了几劫(即多少时间),劫是佛教语,表示劫难。 元本形模:原本的形状和模样。 莫辨明:无法辨认清楚。 一片青铜销得尽:一片青铜完全被消磨掉。销得尽,指青铜完全磨光。 无揩磨处始光生:没有擦磨的地方才发出光亮。揩、磨,都是磨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古镜经过无数劫难之后,最终变得面目全非
【注释】 瞎翁:比喻无知者。首山有眼:比喻有知慧。 匝:通“遮”,覆盖,遮蔽。兴祸殃:引起祸患。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全诗采用拟人手法,将盲者比作无智的“瞎翁”,将“道”比成“无心外法”,用“拍盲枷棒挥将去”形象地写出了对盲者的鞭打。最后两句,“匝地普天兴祸殃”,进一步强调了盲人的无知所带来的祸害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这首诗语言平易通俗,但寓意深远,发人深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注释】 鉴维那:鉴真和尚。维那:梵语Vina,意为“首领”或“教师”。这里指日本佛教的领袖、高僧。归蜀:回到中国,泛指回到故乡。 峨眉山月古关情:峨眉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唐代诗人杜甫有“峨眉山月半轮秋”之句。此句意指诗人对峨眉山的美景留连忘返。古关:古关塞,指四川一带的险要之地,这里泛指四川。 流入渝江影倍清:渝江,即大渡河,在今四川省乐山县东。这句意指峨眉山月映照在大渡河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 诗句释义: 1. 觅诸方偈眼能乖:“寻访各地的佛经和偈语,但总是觉得它们不够完美。” 这里的“偈眼”指的是佛经中的智慧和启示,而“乖”则是不匹配、不完善的意思。 2. 不把炊巾乱展开:“就像不随意地展开一张折叠的毛巾一样,保持其整齐与秩序。” 这里用“炊巾”比喻佛经,暗示了作者尊重和珍惜这些经文的态度。 3. 知得一峰天下秀:“知道一座山峰的壮丽之美
诗句原文: 来从衡岳画图间,双眼无非向上看。 放一头低相见去,方知玉几最高寒。 译文: 你如同从衡山上的画作中走来,眼中只有对高处的追求和向往。放下你的骄傲,低下头来与我相见,才能感受到你内心的高洁与坚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上人的形象和他内心的追求。诗中的“衡岳画图间”暗示了上人是从高山之巅来到人间的,而他的双眼则始终注视着天空和更高的境界。这种对高处的向往和追求
灵隐得 猿 此心未歇最关情,那更猿声入夜频。 从此飞来峰下寺,又添多少断肠人。 接下来是诗句的译文: 此心未歇最关情,那更猿声入夜频。 从此飞来峰下寺,又添多少断肠人。 注释和赏析: 1. 诗句翻译: - 此心未歇最关情,那更猿声入夜频。 译文:这份思念未曾平息,更因猿啼声声入夜而频频回响。 - 从此飞来峰下寺,又添多少断肠人。 译文:从这飞来峰下的寺庙出发,又将有多少人为此而肝肠寸断。
【注释】 ①焦山: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南。淇上人:即广祐,字无为,宋代僧人。见:拜见。②石公:即石秀,宋代梁山泊起义军将领。③猿叫:传说猿类因悲啼而声似“第三声”。④铁打心肠:比喻坚如铁石的胸怀。 【译文】 云团笼罩着广福寺,仿佛愁城,但不一定心地坚硬得像铁一般。 说起石秀在山下的事迹,定会像猿啼的第三声那样动听。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诗。送别焦山淇上人时写其与石秀的故事,以石秀的事迹勉励淇上人。
【注释】 四十九盘:指雁宕山。 衲衣:即袈裟,僧人所穿的黑色长袖上衣。这里泛指僧人的服饰。 豁开湖海烟波眼:意为将湖海般的景色尽收眼底。豁然开朗。 枯木石头在雁山:雁山多石,有“雁山无石不奇,无树不古”之说。 【赏析】 《送雁宕庆藏主》是南宋诗人方岳的一首五律诗。首联点出雁宕山的险峻和高远;颔联描绘雁宕山之奇丽;颈联写雁宕山中之景致,意在表达对主人的祝福;尾联以雁山为喻,赞美了庆藏主的品德。
注释:先师公正严明,不随便显露自己的过失和责任。是我杀人就偿命,为何年纪大了却心灰意冷? 译文:先师公正严明,不随便显露自己的过失和责任。是我杀人就偿命,为何年纪大了却心灰意冷?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描写“先师公案”,表达了对先师公正严明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官场腐败现象的不满。同时,诗歌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老后感到孤单和无助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