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朋
注释: - 秋云卷尽见晴空,瘦耸西湖千万峰。 - 水鸟树林南宕寺,老胡曾未到其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天空、西湖的山峰、南宕寺的水鸟树林等景色,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老胡”未曾到访过其中的南宕寺,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
注释与赏析: 门掩衰颓又暮春, “门”字双关,既指寺庙之门,又隐喻作者的心境。诗人以门为喻,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庭院深深的景象。门掩着,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落寞,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忧虑和期待。 这些病痛与谁陈, “病痛”一词,不仅指身体上的疾病,更暗指诗人心中的困扰和痛苦。诗人通过问天问道,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困惑和无奈。 百城若有归来者, “百城”一词,指的是繁华都市
注释:这是一首偈颂诗,描述了丛林中的佛教圣制和修行者通过悟性解脱重关的情景。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丛林圣制”和“有解有结”的描绘,展现了佛教禅宗中的一种修行境界。其中,“透脱重关”形象地表达了修行者突破重重障碍,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而“红炉点雪”则寓意着修行者在寒冷的环境中,用智慧和悟性点燃内心的火焰,使生命焕发出新的活力。整首诗简洁明快,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思想的核心——心外无物、心即是佛
这首诗的原文是: 不知月之大小,不管岁之馀闰。 黑牛卧死水,癞马系枯桩。 三年一闰,五年载闰。 衲僧须经得与么时节过,方可成自己岁功。 注释: 1. 不知月之大小,不管岁之馀闰:意思是不知道月亮的大小,也不在乎闰年的问题。 2. 黑牛卧死水:比喻生活困苦,无法自拔。 3. 癞马系枯桩:比喻命运多舛,无法摆脱困境。 4. 三年一闰,五年载闰:古代历法规定,三年一闰,五年一载
秋气澄清,秋空如镜。 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空气清新,天空湛蓝如洗。万籁沉寂,明月一轮。 这里的"万籁"指的是自然界中的一切声音都消失不见,只剩下一片宁静。"明月一轮"则形象地描绘了皎洁的月亮高悬夜空,照亮大地。 尽大地人彻晓竞观,不知昧却自己光明。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整个大地上的人都在清晨欣赏这美丽的月色,而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即人们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
诗句释义: 1. 护生杀生,遍界刀鎗:这里的“护生”和“杀生”指的是佛教中慈悲与慈悲的对立面。佛教主张慈悲为怀,保护生命不受伤害。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生存压力、贪婪等)选择杀害生命,这被称为“杀生”。这里的“刀鎗”象征着暴力和杀戮的行为。整句诗表达了一种对这种行为的批判和谴责。 2. 柏山结也如常,解也如常:这里的“柏山结”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结绳方法或仪式
【注释】 人情浓厚道情微,道用人情世岂知。 盐咸醋酸,阿谁不知。 只要熟处放教生,生处放教熟。 道用人情日久,自然打成一片。 犹是蹲坐在净地上,要得大方独步,柏山与你草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人情”和“道情”的对比,揭示了世间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道理。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无论世事如何变化,都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内容大意如下: 一棒一喝,疾雷破山,一提一唱,崩空峭壁。 诸佛傍观有分,诸祖拈掇不出。 只如入已还闭。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一棒一喝,疾雷破山,一提一唱,崩空峭壁。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在一瞬间,一位高僧突然挥起一棒,声音如疾雷般响亮,直击山峰;接着又提起嗓子唱了起来,歌声如同崩裂的峭壁,震撼人心。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禅宗修行中的顿悟瞬间
【注释】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百四十五:安居禁足,护生杀生。无依倚处,百匝千层。柏山手里有乌藤。 【译文】 安居不动,禁止杀戮;在没有依靠的地方,盘旋缠绕,层层叠叠。柏山手中握有乌藤,指代佛教中的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之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佛教徒修行的静谧画面。诗中“安居禁足”指的是佛教徒为了净化心灵,选择隐居修行,不问世事。而“护生杀生”则表达了佛教教义中提倡的慈悲之心
【注释】 (1)七日来复 :佛经中说,七日为一劫。佛教认为人的寿命与劫数相等,所以“七日复生”指重生。此处指从死亡到再生的七天。 (2)分上作么生 :作什么姿态或样子? (3)石笋抽条 :比喻新出世的人。笋是竹的嫩芽,抽条指竹节伸长。 (4)冰河发焰 :比喻新出世的人有如冰河解冻,火焰喷吐。 (5)柏山拄杖子 :柏山即菩提树,是佛教中象征悟道的圣木。此句意言新出世的人就像菩提树枝头所生的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