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朋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 1. 三脚驴(三足之驴) - 这是指一个有三只脚的驴。这个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常常用来象征不稳定或不完整的事物。 2. 圣箭子(圣人的箭矢) - 这是对射箭技艺高超之人的赞美,通常指那些能够精准命中目标的人。 3. 放行则大地全收,收来则千差一举 - 这句话意味着,一旦放开(释放),所有的一切都被包含(收)。如果开始收集,那么事情就变得复杂和不一致(千差一举)。 4.
注释:全身都是疾病,全身是药。病去了,药物自然就会消失。秋天来临,山中的草木凋落,山间的骨骼露了出来,又何必对着文殊菩萨默念呢? 赏析:这是一首禅宗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死轮回、烦恼解脱的深刻理解。全诗通过描述自然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对死亡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同时,也展现了禅宗思想中对于内心世界的洞察和领悟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百六十七西天此土,十万馀程。 汉语难明。
这首诗的内容和翻译需要基于对原诗的深入理解和文化背景知识。由于原诗可能出自禅宗或其他宗教或哲学流派,因此其含义可能需要专门的解释。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归源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 “归源性”指的是回归原始本性的状态,“无二”则强调这种状态的绝对性与独一无二。“方便有多门”意指修行的方式多种多样,方便即容易、简便。 2. 棒如雨点,喝似雷奔。 - “棒”通常指禅杖
【注释】 偈颂:梵语“gòngsòng”的译音,是佛教中的一种韵文文体。偈颂通常用散文写成,但有押韵的。这里指《大般若经》中的一首偈颂。一百六十九首:这是佛经中的一部分,共一百六十九首。其一百五十三:指第一百五十三首,即《大般若经》。 至尊至贵:最尊贵的。 无去无来:没有来也没有去的意思。 体若虚空:本体就像虚空一样。 迥绝安排:远远超出常规的安排和布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诗
【译文】 贫困到了极点,正好有了进步的机会。王舍城中,有条通往富贵之路。一声金锡,千门万户都得到利益。全放全收,全宾全主都得到好处。多宝如来,从未过去。 【注释】 1. 贫到无锥:指贫穷到了极点。 2. 王舍城:古印度的一座城市。 3. 活路:通向富贵的道路。 4. 金锡:佛教语,意为金色的金属,比喻佛法。 5. 千门万户:指无数的门和户。 6. 全放全收:指全面开放、全面接受。 7. 全宾全主
【注释】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百五十九:会则一似等闲,不会则千难万难。 岂不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到这里转身有路,不妨入廛垂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作者以“会则一似等闲”开篇,表达了一种从容淡定的态度和面对困难时不慌不忙的心态。接着用陶渊明的典故来进一步说明这种态度的重要性,即只有具备这种态度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保持冷静,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赞美了德山和尚的棒法、临济和尚的喝法、云门和尚的饼法和赵州和尚的茶法。这些和尚的教学方法都是以直截了当的方式,而不是拐弯抹角地解决问题。他们的方法都非常有效,可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从而改变思维方式。 关键词解释: - 德山棒(德山禅师的棒法):这是一种禅宗教学方式,通过棒子的打击来教育弟子们要直截了当地面对问题,不要绕圈子。 - 临济喝(临济禅师的喝法)
火就燥,水流湿。 问十答百,问一答十。 达磨是甚老臊胡,临济未是白拈贼。 今日为汝一划划断,且道既是冬瓜,为什么夏里吃。 注释: - 火就燥,水流湿:这句话的意思是“火遇干燥之物会燃烧,湿遇水则会湿润”。这里用来比喻人的性格或者行为方式,如果遇到适合自己的环境就会表现得非常好,如果遇到不适应的环境则可能表现不佳。 - 问十答百,问一答十: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询问多少次都会得到回答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百五十四即心是佛,非心非佛。 东涌西没,穿皮透骨。 十字街头,孤峰绝顶,是离窠臼,不离窠臼。 注释:这是一首禅宗诗,通过描述修行者的心性和行为来表达禅宗的教义。即心是佛,意味着内心的觉悟和清净,而非外在的修行和执着。东涌西没,穿皮透骨,描述了修行者的修炼过程,无论是向东涌出还是向西沉没,都是一种修行的表现。十字街头,孤峰绝顶,是离窠臼,不离窠臼,形容修行者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