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晦
``` 和刘伯温感怀四首旧时左辖下三台,坚壁相持久不开。 但欲黄金留翠袖,岂知白骨长苍苔。 两年征伐多荼毒,一旦功名付草莱。 大谬最怜分阃帅,受降未了敌还来。 注释: - 旧时左辖下三台:指的是古代的三台星,是古代帝王观察天象的重要象征。 - 坚壁相持久不开:比喻防守严密,无法攻破。 - 但欲黄金留翠袖:指想要用黄金装饰衣袖。 - 岂知白骨长苍苔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入水无媒得纬萧:这句诗意味着,像没有媒人一样直接进入水中,却得到了纬箫的声音。纬箫是一种古代的乐器,这里象征着诗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能获得了成功的音乐。 - 谁能驱退恶溪潮:这里的“恶溪潮”可能指的是不良的环境或潮流,而“谁能驱退”则表达了一种挑战或阻碍。整句诗反映了诗人面对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他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这些障碍,就像驱散恶溪的潮水一样。 -
寒岩夕照 元代诗人曹文晦《新山别馆十景·其十·寒岩夕照》赏析 1. 诗歌原文 岩户阴森隔万松,暮云卷尽寺林空。 天边渐蚀千峰紫,木杪犹馀一缕红。 两个归僧开竹院,数声残磬度溪风。 凭谁唤起寒山子,共看回光入梵宫。 2. 词语注释与翻译 - 岩户:指山洞的门或窗户。 - 阴森:形容阴暗,使人感到不舒适或害怕。 - 暮云:指傍晚的云。 - 寺林:寺庙周围的树林。 - 千峰紫:描述山峰被夕阳染成紫色
【注释】: 1. 长颈中虚发妙音:形容乐器发出的美妙声音。 2. 秋风一曲《水龙吟》:形容乐曲的美妙。 3. 唤回城郭千年梦:形容乐曲的悠扬,能让人回到过去。 4. 吹断云霄万里心:形容乐曲的悠扬,能让人忘却烦恼。 5. 楚水棹闲修竹老,孤山春去落梅深:形容乐曲的悠扬,让人感到宁静、舒适。 6. 此时消尽扬州兴:形容乐曲的优美,让人感到愉悦。 7. 只有山阳泪满襟:形容乐曲的悲壮,让人感到悲伤。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首句释义与译文 - 注释:在从前曾听闻夏朝变成夷族,台、莱之地足以巩固邦国的基础。 - 译文:曾经听说过夏朝变成了夷族的事情,台州和莱州的土地足以稳固我们的国家基础。 2. 第二句释义与译文 - 注释:为言横槊赋诗士,不是投戈讲艺时。 - 译文:谈论着挥舞长矛赋诗的人,并不是现在放下武器教授武艺的时候了。 3. 第三句释义与译文 - 注释:野外观风忧稼穑
在元代诗人曹文晦的《和刘伯温感怀四首》中,有这样一句:“风雨萧萧震广川,前村茅屋冷炊烟。”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广袤原野被狂风席卷的景象,前村的茅屋在风雨中显得格外凄凉,炊烟袅袅升起,却带着几分冷清与孤独。 接下来的诗句是“潮声有信来还去,贼势无时断复连。”这句诗通过潮声的变化,暗示了盗贼的势力时隐时现,如同潮水般难以捉摸。这里的“贼势”指的是盗匪的势力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圣寿山休暑”,即“在圣寿山避暑”。圣寿山是庐山名胜之一,山上有五老峰、香炉峰等名胜。诗的前两句写在圣寿山避暑所见:桐相山下天气渐热,碧萝山上凉风透骨。后二句描写圣寿山中景与游人活动:倚杖看云起、横琴听鹤鸣。最后两句抒发诗人的感慨:白眼看人多变态,青云得路有危机。诗人以“休回首”收尾
诗句:山北山南尽白云,云中有水接天津。 译文: 两座山峰的北面和南方都覆盖着洁白的白云,云雾之中有水流连接到天津。 注释: 1. 山北山南尽白云:描述了两山之间的景象,都是被白色的云朵覆盖。 2. 云中有水接天津:在云层中发现了水流,它连接到一个叫做“天津”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图。首句通过“山北山南尽白云”设定了一个广阔的背景,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宽广而深远
《琼台夜月》 万仞台端接绛霄,秋风吹梦度金桥。素娥独倚白银阙,羽客双吹紫玉箫。 清气逼人凡骨换,孤光入酒醉魂消。绣襦甲帐今何在,谁为文生一见招。 注释: 1. 万仞台端接绛霄:形容山势高峻,直插云霄。万仞,形容山峰非常高,有一万丈的样子。 2. 秋风吹梦度金桥:秋天的风吹过,仿佛能穿越金桥,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3. 素娥独倚白银阙:嫦娥,传说中的美女,这里代指月亮。白银阙
新山别馆十景·其五·螺溪钓艇 旧日溪源浸巨螺,一竿来此老渔蓑。 远寻短棹轻舟兴,高唱斜风细雨歌。 夜泊松潭明月近,昼眠花港绿阴多。 朝朝老瓦盆边醉,冷看王孙细马驮。 【注释】 - 旧日溪源浸巨螺:指的是过去的溪流源头被巨大的螺蛳覆盖。 - 一竿来此老渔蓑:意思是在这里用钓竿垂钓,身着破旧的渔具。 - 远寻短棹轻舟兴:指远远地寻找着小舟,兴起了垂钓的兴趣。 - 高唱斜风细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