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应芳
这首诗是吴中行写给方竹杖的,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吴中行惠方竹杖 - 吴中行:吴中地区的一位文人。 - 惠:施舍,赠送。 - 方竹杖:用方竹制作的竹杖。 2. 往有方竹杖,化龙归混茫 - 往:以前。 - 有:拥有,得到。 - 方竹杖:用方竹做的竹杖。 - 化龙归混茫:化作一条龙回到混沌未开的世界中。 3. 吾知龙之灵,知我力尚强。 - 吾:我。 - 知龙之灵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昔余夜醉钱塘酒,看潮八月中秋后。 —— 回忆当年我在八月中秋之后,夜晚在杭州钱塘江边饮酒观赏潮水的情景。 2. 银山涌出海门来,潮声殷若雷霆吼。 —— 描述潮水如银色的山脉般涌向海门,声音如同雷霆般轰鸣。 3. 此图之作知几年,当时景物皆依然。 —— 这幅画作已经制作了几年了,但当年的景象依旧如此。 4. 云山两岸澹笼月,雪岸一江高拍天。 ——
大邦浙河西,吴郡称第一。淮夷著柘黄,来作豺虎窟。 【译文】:大国的领土在西陲,吴郡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淮夷人穿着黄色的衣服,他们来到这里就像狼和虎一样。 【注释】:浙东(今浙江省东部)、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这两个地方在古代都是富庶之地。 淮夷人穿着黄色的衣服,他们在此地如同猛虎、恶狼一般。 交邻无善道,西顾无勍敌。一鹗婴网罗,同气顿萧瑟。 【译文】:与邻国没有和平相处的道路
注释:这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田园诗。诗人在画中看到一位老人,他住的地方是用老瓦盆搭建的,曾经参加过鸡豚社(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等)的活动,却不认识州县的门。老人喝醉了酒倒在阿婆的膝上,阿婆则开心地笑着。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老人与家人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乡村生活中的温馨和欢乐。诗人通过对老人的描述,展示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对老人与家人之间的互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析: 1. 客来帷林候渔父,黉舍坐听三日雨 -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在学舍等待渔父(可能是指一位渔夫)的情景。他坐在学堂中,静静地听着连续三日的雨声。 2. 诸生读书喧两庑,商羊飞来立当宁 - 这里描绘了学舍内外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两厢(即左右两侧的房间)读书时声音嘈杂,而商羊(一种象征吉祥的动物,这里可能是指某种鸟类或动物)飞过
【注释】 石箭头歌:诗中用“箭镞”比喻诗人自己,以“箭头”喻指诗人的诗歌。南山烂尽苍云根,飘风势欲倾昆仑:南山上已没有树木(指“烂尽”,意犹言被毁),苍云(苍松)的根基已断;狂风刮得好像要倾覆到昆仑山去(这里暗指唐王朝的衰亡)。何物老砮作遗镞,神镵鬼削秋无痕:哪来的老箭(箭头)做成箭身(镞),像神和鬼一样削平了它的棱角而使它的秋天毫无痕迹。沉沙不随戈戟折,太阴玄精壮冰结
【注释】 山云:山上的云雾。 纷:纷纷,众多的样子。 老农荷锄归:老农戴着斗笠扛着锄头回家。“荷”、“戴”都是动词。 相劝一何勤:互相劝勉耕作多么勤奋。 嘉谷:指良种粮食。 函:同“酣”,饱满的意思。 大儿:年长的兄弟。 服贾:做商人。服贾是古代的经商用语,贾即商贾,服贾就是指做买卖。 器:农具。 梁梠:农具。梠是一种犁,形状像锄,用来翻土。 入室惟老妻:回到家只与老婆说话。“唯”是副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阳羡茶》。下面分别逐句进行释义: 1. 南山茶树化劫灰,白蛇无复衔子来。 - “南山”指的是中国南方山区,这里代指产茶之地。 - “劫灰”指的是战争或灾难后留下的痕迹,这里比喻茶树被毁。 - “白蛇”指的是白娘子。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看到曾经生机勃勃的茶园现在变成了废墟,而曾经的“衔子”(传说中白蛇会将小虫衔来喂养)的景象也不复存在,表达了作者对茶园毁坏的悲痛和无奈。
【诗句】 儿子木蒙恩释屯种而归诗以志喜 老乌失孤雏,噭号鸾台前。 鸾鸣彻九渊,德泽降自天。 铁笼放雏归,渴饮剑井泉。 井泉非不甘,饮之不下咽。 念我老病乌,肺肝烟火然。 反哺知几时,骨肉且生全。 牖户尚绸缪,羽衣复褊褼。 众鸟喜声集,卉木回春妍。 援笔纪离合,执徐洪武年。 【译文】 儿子木蒙恩释放了被囚禁的鸟儿返回家乡,写下这首诗表达喜悦之情。 老乌鸦失去了失去的幼鸟,在鸾台前大声哭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并分析诗歌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情感。“吴船鼓棹渡江去,乌轮正挂扶桑树”中“吴船”即指南宋时吴地的商船,这里泛指江南一带的船只,“渡江”指的是送李彦明归高邮,“乌轮”是古代一种大车,“正挂扶桑树”指太阳正好照在南方,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舟行江南的情景;“桃花倚岸笑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