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来帷林候渔父,黉舍坐听三日雨。
诸生读书喧两庑,商羊飞来立当宁。
雨声书声杂蛙鼓,蚓歌亦自谐宫羽。
青苔上阶菌生柱,败壁淋漓籀文古。
斋僮不敢开牖户,风撼庭柯啸饥虎。
南山老石烂成土,天漏谁能炼金补。
去年旱魃走吴楚,田家往往悲尘釜。
麦秋一饱方自许,莫教化作飞蛾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析:

  1. 客来帷林候渔父,黉舍坐听三日雨 -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在学舍等待渔父(可能是指一位渔夫)的情景。他坐在学堂中,静静地听着连续三日的雨声。
  2. 诸生读书喧两庑,商羊飞来立当宁 - 这里描绘了学舍内外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两厢(即左右两侧的房间)读书时声音嘈杂,而商羊(一种象征吉祥的动物,这里可能是指某种鸟类或动物)飞过,落在学舍的正中央,象征着好运的到来。
  3. 雨声书声杂蛙鼓,蚓歌亦自谐宫羽 - 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雨声和书声交织在一起,以及蚯蚓在土壤中唱歌的场景。这些自然的声音与人类的声音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和谐的韵律。
  4. 青苔上阶菌生柱,败壁淋漓籀文古 - 这里描述了学舍内部的陈设,青苔覆盖了台阶,菌类植物生长在柱子上,显示出岁月留下的痕迹。墙壁上的裂纹和破损部分显露出古代籀文(一种古老的文字风格),显得历史悠久。
  5. 斋僮不敢开牖户,风撼庭柯啸饥虎 - 这句诗反映了学舍内部的生活状态。尽管有风吹拂,但斋童(管理学舍的人)不敢去打开窗户,因为他们害怕风太大会打扰到正在学习的学生。同时,也暗示了学舍内的学生们如同饥饿的老虎一样急切地渴望知识。
  6. 南山老石烂成土,天漏谁能炼金补 - 这句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南山上的古老石头最终变成了泥土,而人们试图用金银来修补这种变化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变化无常。
  7. 去年旱魃走吴楚,田家往往悲尘釜 - 这句诗描述了去年江南一带遭受旱灾的情况。农民们因为干旱而常常使用破旧的锅具来烹饪食物。这里用“旱魃”一词来形容干旱带来的灾害,而“田家往往悲尘釜”则直接描绘了农民们因干旱而生活困苦的景象。
  8. 麦秋一饱方自许,莫教化作飞蛾舞 - 最后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丰收后生活的满足感。在麦收的季节,农民们辛勤劳作后能够吃饱肚子,这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同时,他也告诫人们不要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不要像飞蛾那样盲目追逐虚幻的东西。

译文:
客人来到我的学舍等候渔翁,学堂里静坐聆听连绵三日的雨声。
学生们在两厢房间吵闹地读书,商羊鸟飞来停在了正中央。
雨声和书生的书声交织在一起,蚯蚓在地上唱歌也随着节奏起舞。
青苔长满了台阶,霉菌生长在柱子上,旧壁上的裂痕和破损显露出历史的痕迹。
学童不敢开启窗户透气,因为风太大可能会扰乱学生的学习。
南山上的石头已经风化成泥土,世间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没有人能挽回过去的错误。
去年江南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农民们常常使用破旧的锅具来烹饪食物。
麦子成熟后才能吃饱肚子,因此人们应该珍惜丰收的机会,不要轻易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

赏析:
这首诗是贾岛的代表作之一,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学舍的日常生活、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通过对雨声、书声、商羊、蚯蚓等元素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时间流逝、世事变化的感慨和对农民生活艰辛的理解。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