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应芳
【注释】 (1)具区:指太湖。 (2)盛征士:即张籍,字文昌。 (3)脱屣东华尘:意谓辞官归隐。东华,指翰林院。 (4)结庐太湖滨:意谓在太湖之滨建了一间茅屋。 (5)蓬藋:蓬蒿。 (6)桑麻:桑树、麻类植物。 (7)金门玉堂:指朝廷中高级官员的官署,也指富贵人家。梦不到:无法梦见。 (8)烟蓑雨笠:指渔夫的斗笠和蓑衣。 (9)布谷飞来向人语:布谷鸟鸣叫,好像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10)陇头春
怀徐伯枢诸友 一昨方卧疴,妻子呼避兵。 昨天刚刚生病卧床不起,妻子儿女都叫我躲避战乱。 扶持上轻舟,烽火照夜明。 搀扶着我登上了小船,夜晚的火光把天空照得一片明亮。 问兵今远近,言围阖闾城。 询问战况现在远不远,回答说已经包围了阖闾城。 赖有风满帆,送我东南征。 幸好风大船满帆鼓起,把我送向东南方向去征战。 三宿坐不寐,鹤鸣近华亭。 在船上住了三天没合眼睡觉,听到鹤在华亭附近叫个不停。
【注释】 虎丘:在今苏州西,山峦起伏,风景秀丽。曹广文:名不详,曾任府学院检讨。 峨峨(é é):高耸貌。湛湛(zhàn zàn):深广貌。 斫断:砍伐断绝。苍云根:指龙的脊背。 两绝壁:即虎丘和剑池。铁花:指剑池中水银形成的花纹。苔痕:指剑池中的水银。 僧厨:僧人的厨房。转辘轳(lù lú):转动辘轳。阴厓(yī ní):山崖。落冰雪:指冬天结冰。 响答(dá dá):回声响动
【注释】: 次韵陈维寅苏杭怀古各三首 其二 凭高望海潮,白马还来无? 一杯吊忠魂,江风为号呼。 悲哉抉眼地,愁烟暗菭芜。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时诗人在杭州。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凭高望海潮,白马还来无? 一杯吊忠魂,江风为号呼。 悲哉抉眼地,愁烟暗菭芜。 译文: 登高远望汹涌澎湃的大海,白马是否还会回来? 一杯美酒祭奠忠诚勇敢的将士,江风吹拂着他们的名字,仿佛在呼唤。
赠杨君济县丞 我过去在昆山锄白云,高轩访我麋鹿群。 我如今在长洲钓明月,你再次经过这个寂寞的海边。 感激你对相知式相好,与你谈笑开怀抱。 坐在分一半席的白鸥沙,满眼青山如扫。 社公雨晴风作恶,村北村南花自落。 劝农来往杏花村,鸡犬不惊田舍乐。 你回来后坐松荫下,我船只又进入菰蒲深。 钓钩无饵不要告诉人,只说烟波无处寻。 注释: 1. 昆山:指昆山山,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白云:指云彩。古代传说
译文: 暮春时节,我陪伴周明府顾将军祠下看碑。 黄天荡上,有将军树,树下数家人姓顾。 行人遥指若堂封,往事犹论麾扇渡。 新祠画藻烟雾湿,古木垂萝鬼神护。 长洲县令枉高盖,短褐巢翁曳双屦。 海棠正落胭脂雪,山瓶为酹金盘露。 柱头老鹤作人语,道旁驯雉随车驻。 《吴趋》一曲歌未了,蜀魄数声春又暮。 金戈铁马尚酣战,白羽清风复谁睹? 看碑莫怪客如云,彼君子兮真可慕。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
【注释】 过:拜访。 三高祠:吴江的名胜古迹。 季鹰鲁望桑梓敬:季鹰指春秋时吴国人季札,鲁望桑梓敬指鲁国国君敬仰故乡,这里比喻吴国国君对越国的尊重和怀念。 蠡也笾豆理则那:蠡(lí)指伍子胥,他为吴王阖闾立下汗马功劳,但最后被吴王夫差赐死。这里说他辅佐吴王夫差治理国家,有治国之才。 乌喙:比喻奸臣。 兔死狗烹:指吴王夫差听信伯嚭的谗言,将忠良大臣伍子胥杀死。 飘然携家湖海游:指伍子胥离开故乡吴国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原文: 我来铜驼巷,葛岭重行行。 相逢话师相,皆云误苍生。 遗臭千万年,沙堤潮上横。 译文注释: 我来到铜驼巷,再次经过葛岭。 与故人重逢谈论师傅,都说他误了百姓。 他的恶名流传了千万年,沙堤上潮水涌动。 作品赏析:《次韵陈维寅苏杭怀古各三首其六》是诗人谢应芳在铜雀台中游览后有感而作的一首诗。诗人通过游历历史遗迹,感慨过去的政治人物给后世带来的影响
这首诗是顾仲瑛在中秋夜与翟明府等人在金粟冢上喝酒赋诗的诗。 以下是逐句释义: 1. 忆昔避戎马,放棹来北山。 - “忆昔”回忆过去,“避戎马”指的是躲避战乱。“放棹来北山”是指放下船桨来到北方的山。 2. 相逢适中秋,展席解愁颜。 - “中秋季”指秋季的中间时期。“展席”指展开宴席。“解愁颜”解除忧愁,脸上露出笑容。 3. 安知复今夕,嘉燕得良会。 - “安知”意为哪里知道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题要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抓住重要句子理解。如“宝鼎移炎祚”,宝鼎,指代的是唐王朝;炎祚,即炎帝,这里比喻指唐王朝的政权;“降王赴幽都”,指唐王朝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