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望海潮,白马还来无?
一杯吊忠魂,江风为号呼。
悲哉抉眼地,愁烟暗菭芜。

【注释】:

次韵陈维寅苏杭怀古各三首 其二

凭高望海潮,白马还来无?

一杯吊忠魂,江风为号呼。

悲哉抉眼地,愁烟暗菭芜。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时诗人在杭州。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凭高望海潮,白马还来无?

一杯吊忠魂,江风为号呼。

悲哉抉眼地,愁烟暗菭芜。

译文:

登高远望汹涌澎湃的大海,白马是否还会回来?

一杯美酒祭奠忠诚勇敢的将士,江风吹拂着他们的名字,仿佛在呼唤。

悲伤啊!那些为了正义献身的勇士,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却无法挽回战火中的悲剧。

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珍惜和平,不要重蹈覆辙,让战争远离我们的生活。

赏析:

这首《和陈维寅咏史》是一首七律,写在杭州西湖之畔。诗前小序说:“和陈维寅咏史。”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和陈维寅的一次唱和。陈维寅是宋代诗人,字叔度,永嘉人。他的诗歌风格豪爽激昂,富有气势,善于运用典故,语言简练而有力。杨万里对陈维寅非常推崇,两人经常一起游历名山大川,相互唱和。这首《和陈维寅咏史》就是其中之一。

“凭高望海潮,白马还来无?”这两句是说登上高楼远眺,只见浩渺的海面上波涛汹涌,似乎一匹白色的骏马又要归来了。这里,诗人以“凭高望海潮”开篇,既点明了自己的地点——杭州,又引出下文的主要内容。接着,他以“白马还来无?”发出了疑问。“凭高望海潮”,这个“凭”字,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处,放眼眺望的情景;“望海潮”,则写出了诗人眺望的方位,即面向大海。“白马”一词,既指代了传说中的骏马白蹄子,也暗指了南宋王朝。“还来无?”这个“无”字,既表现出诗人的惊讶、疑惑,又透露出他内心的忧虑和不安。他担心的是,那匹象征南宋王朝的白蹄子骏马是否会再次到来?

“一杯吊忠魂,江风为号呼。”这两句紧承上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忧虑之情。他举起酒杯,向逝去的英雄们致敬,希望他们的灵魂能被江风吹拂,得到慰藉。这里的“吊忠魂”既指对阵亡将士的哀悼,也暗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江风为号呼”则表明诗人希望借助江风的力量,唤起人们对英勇牺牲者的怀念和记忆。这里的“江风”既是指杭州的江风,也象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

“悲哉抉眼地,愁烟暗菭芜。”这两句是对前两句的回应和补充。诗人用“悲哉”二字开头,表达了他对英雄牺牲的深深悲痛之情。他认为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就像被剜去了眼睛一样痛苦。这种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情感色彩。接下来,他又用“愁烟暗菭芜”来描绘那些被战争破坏后的荒凉景象。这里的“愁烟”既指战争带来的硝烟弥漫,也象征着人们心中的哀伤和痛苦。“暗菭芜”则是指战后荒芜的土地,被战争摧毁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战争造成的创伤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痛恨。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的景象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英勇牺牲者的哀悼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视。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比喻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又有优美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