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樵
诗句注释 - 皂阁山前小水明:皂阁山前的水流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 - 甗峰无影树亭亭:甗峰上没有影子,树影亭亭,形容山峰高耸,树木葱郁。 - 人从烟雨上头立:人们站在云雾缭绕的山顶上。 - 诗到莺花过后清:诗歌创作到春天结束(莺飞花落)时依然清新脱俗。 - 云傍楼台低地碧:云彩环绕着楼台,使得地面显得碧绿。 - 天将草树染春青:大自然的草木被春天的阳光染成绿色。 - 名山何事穷幽僻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本题要求背诵《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三十一 云山不碍楼》。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理解语境和句子结构,答题模式为“写出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和重点字”。 本题中易错字有: 坠、石、肘、松影、壶中天地阔、十洲、烟雨正茫茫。 【答案】 飞花堕地柳依墙,很石侵檐径草香。 人道峡中无落月,我疑肘后有垂杨。 庭虚只放溪云度,水浅不妨松影长。
翻经台 石函朱机曙云中,云散台高万象空。枝重有时来白鸟,雨残无处著晴虹。血书贝叶三年碧,秋入萝衣半袂红。几度山人同听法,翠微深处石池龙。 译文 石函中的朱漆机在清晨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当云雾散去后,这座高高的塔阁映衬着万物显得空旷。树枝繁密时,偶尔有白鸟飞来;雨停时,彩虹却难以留存。这些经卷和贝叶纸被血书写成,经历了三年的时光依然保持着新鲜的颜色。秋天时节,阳光透过萝衣的半袖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柏叶山前绿石扉,湿云堕地不能飞。「柏叶山」是诗人的别业所在,位于北方的山丘上。「绿石扉」指的是用绿色石头制成的门或窗户。这里的门可能是一个古老的建筑的一部分。"湿云堕地不能飞"描述了一种景象,天空中的云雾因为某种原因落在了地面上,无法再上升。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力量的理解。 2. 青童卧护千年鹿,木客相传一派诗
【注释】 泰素坛:指道教的坛场。 竹死烟寒树不荣:竹子死了,在烟寒之中树也不茂盛。 石坛千仞与云平:石制的祭坛高耸入云。 春来天上元无色:春天来的时候天空是灰蒙蒙的,没有颜色。 雨到人间方有声:雨水落在人间才有响声。 梦入松风吹不断:梦中进入松林,风吹不断。 诗如芳草剪还生:像芳草一样,被剪刀剪过以后还能重新生长。 陶山北望飞霞散:在陶山北面眺望,只见飞霞四散。 夜半有时孤鹤鸣:到了半夜
何年积盖与山齐,树转峰回草径微。 野火裂为方解石,秋风不到寄生枝。 谁来树下看云坐,半入人间作燕飞。 箬笠岩前今净社,不须更草《北山移》。 注释: - 何年积盖与山齐:何时积累的屋瓦和山坡一样高? - 树转峰回草径微:树绕山峰,小径蜿蜒。 - 野火裂为方解石:野火烧毁后留下的石头是方解石。 - 秋风不到寄生枝:秋风刮过,不会吹到寄生树上。 - 谁来树下看云坐:谁在这里看云而坐下? -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其十三东白草堂:屋后茳蓠与水平,屋头很石列为屏。卷帘帐下云先去,步月庭前树欲行。白雨侵阶浑是绿,黄童食柏久成青。如何庭下朝阳影,尽在少微岩上明。 诗句释义 1. 屋后:描述东白草堂的建筑特点,突出其位置的隐蔽与宁静。 2. 茳蓠与水平:茳蓠(一种植物)平铺在地,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屏障,使得东白草堂仿佛隐藏在自然之中。 3. 屋头很石列为屏:形容东白草堂的建筑结构,以石头为基
烟雾霏霏湿麝煤,文生绿砚砚生苔。 天风拂地凤笙下,楚雨入吴龙女回。 石壁水花泉涌出,海棠春色鸟衔来。 洞天只在风尘外,门外游尘拂不开。 注释: - 烟雾霏霏湿麝煤:形容山洞中弥漫着淡淡的烟雾,仿佛是湿润的麝香在空气中散发。 - 文生绿砚:指绿色的砚台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变得光滑如新。 - 天风拂地凤笙下:形容山风吹动着地面,仿佛有凤笙的声音随风飘荡下来。 - 楚雨入吴龙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十四 望月台》。 玉箫吹断暮云平,散发临风露气清。 尾见欲当南纪出,月销半入楚天青。 松高琥珀无苗茁,蟾老丹书满腹生。 桂子何年生石上,丹英零落树冥冥。 注释: 1. "玉箫吹断暮云平" - 这里的“玉箫”可能是指乐器或者比喻某种声音,而“暮云平”则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天空中云彩逐渐消散的景象。 2. "散发临风露气清" -
注释: 北山别业(在今江苏苏州),三十八咏其十九,是其中的一首七绝。这首诗写北山风光之美,以及诗人对这种美景的喜爱之情。 圁谷涧:山谷间的溪流。 水乐声中:指溪流潺潺的水声。共夕凉:共度凉爽的晚上。 雪花片片洒衣裳: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 山中古树如鱼大:山中的古树很大,如同一条大鱼在水中游动一样。 水上游丝似线长:水中飘动的柳絮,像细长的丝线一样。 柳絮散为萍梗紫:柳絮落在地上,变成了紫色的萍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