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函朱机曙云中,云散台高万象空。
枝重有时来白鸟,雨残无处著晴虹。
血书贝叶三年碧,秋入萝衣半袂红。
几度山人同听法,翠微深处石池龙。
翻经台
石函朱机曙云中,云散台高万象空。枝重有时来白鸟,雨残无处著晴虹。血书贝叶三年碧,秋入萝衣半袂红。几度山人同听法,翠微深处石池龙。
译文
石函中的朱漆机在清晨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当云雾散去后,这座高高的塔阁映衬着万物显得空旷。树枝繁密时,偶尔有白鸟飞来;雨停时,彩虹却难以留存。这些经卷和贝叶纸被血书写成,经历了三年的时光依然保持着新鲜的颜色。秋天时节,阳光透过萝衣的半袖,染得半边脸庞泛起红晕。
赏析
这首诗以“翻经台”为题,描绘了一幅充满佛教意境的画面。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将这座高耸入云的塔阁展现在读者面前。
诗中第一句“石函朱机曙云中”,便勾勒出翻经台的独特之处——它隐藏于云雾之中,如同一颗明珠。石函中的朱漆机在清晨的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是佛祖的手指轻轻触摸着这片天地。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塔阁的神秘感,也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云散台高万象空”,则进一步描绘了塔阁的高远与清静。当云雾散去后,这座高高的塔阁映衬着万物显得空旷。这里的“万象空”意味着世间的一切纷扰都已消散,只剩下宁静与超脱。
第三句“枝重有时来白鸟”,则转入了自然景观的描绘。树枝繁密时,偶尔有白鸟飞来;雨停时,彩虹却难以留存。这里的白鸟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自由,而彩虹则象征着希望与美好。诗人用这样的画面,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一联“几度山人同听法,翠微深处石池龙”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里的“翠微”指的是山峰之间隐约可见的绿色,象征着山人心中的清净与平和。他们一起聆听佛法,感受着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而“石池龙”则寓意着这座塔阁本身就是一座神圣的场所,吸引着人们前来膜拜与修行。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幅美丽的佛教画卷。同时,它也传递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