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顺三年苦寒月,梅月不拆梅树拆。
今日蔡家帘肆前,拆字拆作风花裂。
书生贫病字撑肠,识字不识煮字方。
字字拆来方可煮,煮作吴中菰饭香。
我今林居交木石,妖祥祸福无留迹。
六画吐尽一画无,岂复有字从君拆。
古人作字留世间,因君破碎断复联。
此术若在造字年,未成已拆何能传。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小山的《赠拆字蔡生》。下面是逐句释义和注释:
至顺三年苦寒月,梅月不拆梅树拆。
译文:到了至顺三年那个寒冷的月日,梅树却要被拆掉。
注释:至顺三年,指公元1330年,这是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苦寒,形容天气非常冷。“梅月”,指的是农历二月梅花盛开的季节。“不拆”与后面的“拆”形成对比,突出了蔡生的特殊身份。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蔡生在逆境中依然坚守信念的品质。今日蔡家帘肆前,拆字拆作风花裂。
译文:如今我在蔡家的帘子店前,拆掉字就像风花破碎。
注释:帘肆,指卖帘子的店铺。“拆字”是指拆解汉字的意思。“拆”与“拆”在这里是动词重复,强调动作。“风花裂”,用来形容字被拆后的景象,如同风中的花朵破碎一样。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蔡家帘子店前的拆字场景,展现了他专注而细致的态度。书生贫病字撑肠,识字不识煮字方。
译文:书生因为贫困和疾病,只能勉强支撑着读书,但是真正懂得书法的人,却能领悟到写字的真正含义。
注释:“书生”,古代对读书人的称呼。“贫病”,指经济困难和生病。“撑肠”,比喻生活艰难。“识字不识煮字方”,意指虽然知道书写的技巧,但并不理解其中的深意。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书生生活的艰辛和他对学问的理解程度。字字拆来方可煮,煮作吴中菰饭香。
译文:只有把每一个字拆开,才能煮出美味的菰米饭。
注释:“拆”,解字、解读的意思。“吴中菰饭”,指的是江南地区的一种特色美食——菰米饭。“煮作”,指烹饪的过程。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菰米饭的喜爱,也暗示了他对知识的珍视和对文化的传承。我今林居交木石,妖祥祸福无留迹。
译文:现在我住在山林中,与树木和石头为伴,妖祥祸福都无法留下痕迹。
注释:“林居”,指居住在山林中。“交木石”,意指与自然和谐相处。“妖祥祸福”,指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纷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态度。六画吐尽一画无,岂复有字从君拆。
译文:六笔画尽,剩下的都是一笔,哪里还有字可以拆开呢?
注释:“六画”、“一画”指的是汉字的笔画数。“岂复有”表示已经没有更多的可能了。
赏析:这句诗讽刺了那些只懂拆字而不懂书法的人,他们的行为就像是在画布上胡乱涂写一样,失去了书法的真正意义。古人作字留世间,因君破碎断复联。
译文:古人留下的字迹是为了流传后世,现在因为您的破坏而中断了这种传承。
注释:“古人”,指古代的文人墨客。“作字”指的是书写文字。“留世间”,指文字能够流传下来。“破碎”指被损坏或中断。“断复联”,意指重新连接起来。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历史传承的重视。此术若在造字年,未成已拆何能传。
译文:如果这种技艺在造字的时代就存在,那么它还没有成形就已经被拆散了,又怎么能让它得以传承呢?
注释:“此术”,指拆解汉字的技术。“造字年”,指汉字的起源时期。“未成已拆”,意味着这个技艺还没有成熟就已经被人破坏了。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作者对技术破坏的担忧,以及对文化传承重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