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樵
【译文】 百尺层崖与翠微相接,潭水清澈石影分明,晨空的阳光下显得清幽。云随白鹤飞翔高千仞,月与青猿共栖一枝上。不信水深骑着赤鲤游,曾因梦中杀过黄鹂鸟。芳洲翠羽无人拾去,自补山中白接䍠。 【注释】 北山:指晋代名士谢安所居北山之别墅。别墅多以山水为胜,谢安有“北山堂”在会稽,即其例也。别业:指隐居之地。三十八咏:指谢安所作《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三十八咏即八首诗。 层崖:陡峻的山崖。接翠微
【注释】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指唐代王勃所写《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后以之泛指名人名胜之地。 银谷涧空碧亭:银谷涧在江西南昌县南,是赣江的一条支流。空碧亭是江西著名的避暑胜地。 水光山绿满阑干:水光山色映照着栏杆。 琉璃万顷田:琉璃瓦覆盖的万顷良田。 水鸟临池青入羽:形容水鸟羽毛的颜色如青色。 仙人唾地碧如天:形容水色清澈碧绿如天空。 雨添银谷空中翠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逐句释义,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如“太霞”“封书函外有丹泥”等。最后写出自己的看法。 【答案】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十六
【注释】 《三十八咏 其十一 醒酒石》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作品,收录于《全唐诗》。这首诗是作者自述在北山别业中饮酒作诗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赏析】 李频,唐朝时期诗人。他早年家贫,但志向远大,曾游学长安,后归隐于山林,以耕读为生。他的诗歌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富有哲理性。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北山别业中饮酒作诗的情景。首联“梦渴醒来赋楚骚”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剩水残山瘴海滨,一丘一壑可全真。 - 剩水残山:形容景色虽然荒凉但仍然美丽。 - 瘴海滨:指海边的热带地区,常有瘴气,气候湿热。 - 一丘一壑:形容自然景观中的小山或小溪。 - 可全真:意为在这里可以找到真正的自我或是心灵的平静。 2. 月华虽死犹随我,春色为尘亦污人。 - 月华虽死:即使月亮已经消失(比喻事物或人已不复存在),其影响和美仍然存在。 - 为尘亦污人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远目楼 - 此句可能指的是一种望远之楼,诗人站在此楼上可以远眺。"远目"即从高处远望之意。 2. 天垂平野树团团 - 形容天空辽阔,大地平展无垠,四周的树木围绕成团。这里的“垂”和“团团”描绘了一幅开阔而又和谐的自然景象。 3. 雨过平芜绿更鲜 - 描述经过雨水冲洗之后,原野变得更加清新翠绿,草色更加鲜亮生动。"平芜"指未被翻动的土地
【注释】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这是作者在北山别业所作的一组诗。太霞洞:位于江西上饶,为著名的名胜古迹,有“天下第一洞天”之称。 石林深处饭胡麻:太霞洞内有许多石笋、石幔和石花,十分奇特。石笋是长年累月由石灰质逐渐形成的。石笋的形态不一,有的像剑,有的像柱,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洞内的石幔像巨大的帷幕,把人们团团围住。石花像盛开的花朵,又像飘舞的蝴蝶,使人眼花缭乱。 几度登临送日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下面我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读: 1. 湿云侵袂细𣴛𣴛,自晒蓑衣石上枫。 - “湿云”指的是天空中飘浮的云朵,它们湿润了衣袖,使得衣袖变得微微湿润。 - “侵袂”意味着湿润的云朵渐渐接近人的衣袖。 - “细𣴛𣴛”形容微风轻拂的样子。 - “自晒蓑衣”指的是作者正在用自己晒干的蓑衣。 - “石上枫”指的是石头上的枫树。 2. 海月长来飞雨下
【注释】 游丝:指风筝。 兜率宫:即兜率天,是佛教所说的仙界。 支机石:指支机石桥,相传为晋代潘岳所建。石上生苔。乱成堆:形容多。 超凌:飞越。尘坱:尘世。 几回:几次。 萦草树:绕着花草树木。 片雨:细雨。 诗成犹忆宣和脚:写诗人的才情。宣和脚:唐人有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宣和皇帝也喜欢这诗句,遂以“宣和”二字赐名其楼。 透过澄心纸背来:意谓诗歌的美妙在纸上留下清晰的印象
【注释】萝衣草带:指用草做的衣物。护烟蓑:指用草做成的披风或斗笠。楚国狂夫:指屈原。尚楚歌:犹言怀念楚国。石影:石头的影子。藤痕:藤蔓的痕迹。八分多:大约一尺八分。云门寺顶:位于浙江天台山的一座寺庙。 【赏析】这首诗以“萝衣洞”为题,是三十八咏中的第四首。诗人通过描绘萝衣洞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首联写萝衣洞的自然环境。诗人以“萝衣草带护烟蓑”形象地描绘出洞口云雾缭绕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