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祐
悯农,送张德常吴令出郊劝农,兼柬国瑞公相 日行底天廓,劝农正其时。 畇畇土膏动,穆穆条风吹。 渚花尚自媚,汀柳亦间垂。 中吴号沃壤,东作多遗黎。 首更太伯化,民俗恒熙熙。 一从干戈兴,杀虏令人悲。 草生髑髅眼,灶绝茅茨炊。 十室存二三,烧劫偶见遗。 官租不少贷,民力何由支? 张侯尹吴县,冰檗严矜持。 徵科泪暗落,且复鞭创痍。 兹当东作兴,载耜循年规。 言告加勉勖,心伤为嗟咨。 田老锋镝馀
赵子昂,即明代著名画家赵孟頫(mǐng fǔ),号松雪道人。他不仅在书法、绘画上有卓越成就,其诗文亦颇有造诣。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的解析与赏析: 1. 诗作原文: 王孙曾骑天厩驎,每忆龙驹便写真。 曹霸祇今那复得?丹青剥落泪沾巾。 2. 逐句解析: - “王孙曾骑天厩驎”:此句表达了一种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通过“王孙”一词,暗指历史上的某个显赫人物
【注释】 赋采香径,送吴县张令升佐嘉定州:在通往芳香的山道上,送别吴县县令张升去嘉定做官。 泰伯常采药,深蹊入芳菲:常到深处采摘药材,走入芬芳的花间。 攀桂作帷帐,纫兰制裳衣:攀着桂树做床帐,用兰草织成衣裳。 坐令文身俗,悉从端委归:让纹身的习俗盛行起来,人们都穿起长袍。 支胤后世君,礼让日渐违:支姓的人成为君主,礼仪谦让渐渐消失。 迷阳行棘足,蘼芜露沾衣:迷失了方向,行走在荆棘丛生的小路上
译文 百里江山尽平地,这山忽然中蟠绕。 山势崎岖见宏深,迂回曲折展平宽。 僧人居住寺院中心,建筑宏伟显庄严。 立神守卫棱角分明,依云建栏杆。 我来玄冬交冬至,划船起微澜。 天连黄沙白茫茫,露委青林红艳艳。 大地无车马尘土,松筠坚完更清静。 苍然凋零意已定,彼此不厌看。 稍稍登其崖壁,探源汲清寒。 恭惟桑苎翁,出处难独难。 帝青九万里,冥飞见脩翰。 空留雪泥迹,莫究清净观。 煮茗涤烦暑
诗句翻译与赏析 1. 铦衲来从日本东,说法亲曾授老龙。 - "铦衲"指的是锋利的剃刀,象征智慧和锐利的洞察力。"日本东"表明了其来源或背景。"说法"暗示了某种宗教或哲学的实践。"老龙"可能象征着古老和经验。 2. 珠树摘花抽藻思,金膏潴水淬神锋。 - 这里用比喻表达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如同采摘珍珠、提取花朵和藻类的思想。"金膏"指珍贵的液体,可能是一种珍贵的药物或炼金术的材料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下面是逐句释义: 题达监司所藏柯博士秋山图 风光南国典签孙,笔底江山妙吐吞。 云涌坐隅岩木动,瀑飞书屋浪花翻。 危桥仅尺疑虹饮,怪石逾拳作兽蹲。 可即田庐朝挂笏,只应萝月夜窥门。 译文: 风光秀丽,如同南方的国度一般,这是典签孙先生笔下的江山美景,他能够巧妙地将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郑元祐的《题郭天锡画二首·其一》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古诗。诗中的“飞墨来从海岳庵,春烟林麓是江南”描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画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飞墨来从海岳庵:描述画作的来源和地点。海岳庵可能位于风景秀丽之处,如山间或海边,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这里的飞墨指的是画家用墨水在纸上描绘出的景物,而来自海岳庵则强调了这个地点的重要性。 - 春烟林麓是江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解析和翻译: 海上人家亦壮哉,远潮平处是蓬莱。 注释:海上的人家也是壮美的,在潮水退去的地方可以看见蓬莱山。 道人宫阙天晴见,龙伯衣冠雾里来。 注释:道士的宫殿在晴朗的天空中显现出来,龙伯在水中出现时,他的衣袍像雾一样。 东日欲升长照槛,北辰在望每登台。 注释:东方的太阳即将升起时,它的光辉一直照耀着栏杆;北方的北斗七星
【注释】 摩挲:抚摸。汉鼎:汉代的铜鼎,这里借指汉代皇帝。朵馋颐:双眉紧锁。臣道:臣子之道。忠孝:忠诚、孝顺。可移:可以转移。枉使:白白地让人。南来:从南方归来。五千里:指从南方归来所经过的路程。越江:越过长江。漫读:随意阅读。孝娥碑:孝感(今属湖北)一带为岳飞抗金而牺牲的女子张世杰之碑,因世杰名孝娥,故称。 【赏析】 《读碑图》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在读到岳飞抗金的事迹时,被其忠心耿耿
【注释】牟县:今属山东。清忠最老成:指韦皋的为人。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别录》二十卷。《史记·刘敬传》:“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而刘向书亦颇近乎理。”贾生:即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有《过秦论》。制锦:指韦皋任剑南节度使时,曾制织锦为官服,以表其政绩。《晋书·王导传》:“(王)导每田游,冠帽必亚于上者,诸少年或在舆下,窃调其意,导曰:‘若尔者,宗庙之灵,尚不能保此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