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汉鼎朵馋颐,臣道为忠孝可移。
枉使南来五千里,越江漫读孝娥碑。
【注释】
摩挲:抚摸。汉鼎:汉代的铜鼎,这里借指汉代皇帝。朵馋颐:双眉紧锁。臣道:臣子之道。忠孝:忠诚、孝顺。可移:可以转移。枉使:白白地让人。南来:从南方归来。五千里:指从南方归来所经过的路程。越江:越过长江。漫读:随意阅读。孝娥碑:孝感(今属湖北)一带为岳飞抗金而牺牲的女子张世杰之碑,因世杰名孝娥,故称。
【赏析】
《读碑图》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在读到岳飞抗金的事迹时,被其忠心耿耿、大义凛然的精神所感动。于是,挥笔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岳飞的敬仰之情。全诗通过赞美岳飞的忠孝精神,表达了自己对于忠君爱国、舍生取义的崇高理想的追求。
首句“摩挲汉鼎朵馋颐”,以抚摸汉代皇帝的铜鼎来比喻自己对历史的感悟与思考。这里的“摩挲”和“朵馋颐”都是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沉浸在历史长河中,品味着千年往事的沧桑与变迁。
次句“臣道为忠孝可移”,则是直接点出了诗人对于忠孝理念的理解与认同。忠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代统治者推崇的价值观念。诗人在这里强调,忠诚和孝顺的理念是可以被传承和延续的,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永恒的价值追求。
第三句“枉使南来五千里”,则是诗人对自己身处江南却无法亲临战场的无奈感慨。他感叹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却因为距离的原因而不能亲身参与其中。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的忠诚担当,也透露出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越江漫读孝娥碑”,是诗人在阅读岳飞抗金事迹的纪念碑时的情景描写。他站在长江边,望着波涛汹涌的江水,心中充满了对英雄们的敬仰与怀念。这里的“越江”既是实景描写,又象征着诗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想象空间。而“漫读”则表达了诗人对岳飞事迹的随意阅读与思考,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历史画卷,通过对忠孝理念的颂扬与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之心。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