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祐
馆娃宫图 复殿回廊绕翠岑,鸳鸯娇拥画屏金。 谩夸歌舞留君醉,千古人犹怨捧心。 注释: 馆娃宫:古代的一座宫殿,位于苏州市。 复殿:多层的殿堂。 回廊:曲折的走廊。 翠岑:指青翠的山丘。 鸳鸯:这里指宫女。 画屏:屏风,用来装饰室内,也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金:指金饰。 谩:同“漫”,白白地。 歌舞:歌舞音乐。 捧心:一种古代妇女的装束,即用手捧着心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古词
伏生授经图 老无牙齿语音讹,断简残编缺字多。 不赖闺中贤弱息,帝王典则竟消磨。 译文: 伏生所传授的经书,已经没有牙齿的老人读起来读音有误,书籍中的片段和残缺的部分很多,无法辨认。这些经书并不是依靠闺中贤良子孙来传承的,而是被帝王的典章制度所消磨。 注释: 1. 伏生授经图:伏生是汉代的学者,他曾经传授过《尚书》给秦朝的博士,后来在秦末战乱中失散。到了汉朝建立后,伏生又回到长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全诗,理解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概括出该诗的艺术特色。“飞鸿历历度天山”是说鸿雁群鸟排成一行,飞过连绵的天山,这是从空间上写景,表现了诗人远望汉关时的心情。“何处孤云是汉关”是说那飘浮在汉江上空的白云,正是我思念汉关的象征。“不滴望思台下血,君王犹及见生还”是说汉关虽然被敌人占领
舒啸风林云满溪,“白驹空谷草萋萋”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幽深的山谷景象。相逢不作苏门听,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坚持。应有长松鹤未栖,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诗句逐句释义: 1. 舒啸风林云满溪:在画中,我感受到了一阵清风拂过树林,天空中的云雾弥漫在溪流之上,整个画面显得空灵而深远。 2. 白驹空谷草萋萋:画中的小马在空旷的山谷中疾驰,四周只有稀疏的野草,给人一种孤独而又自由的感觉
【注释】 复得:恢复。中原:指中国。将军:指岳飞。奸秦:指金人。甘:情愿,愿意。三百年:指南宋三百年的历史。君相:指南宋朝廷的君臣。偷安:苟且地生活。塞尘:指北方的尘土,这里泛指金人的入侵。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收复中原后,岳飞杀身成仁;后两句说即使岳飞被杀,也甘愿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托付给金人,自己则在北方苟安度日。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苍凉悲壮
武侯像 鱼水君臣百世师,风云鱼鸟识旌旗。 三分天下何经意?恨未中原复本支。 注释 武侯:指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年-234年). 百世师:形容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功业和品德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风云鱼鸟识旌旗:比喻刘备、诸葛亮等人的智慧和才能,能够识别时代风云的变化,引领时代的潮流。 三分天下:指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的局面。 恨未中原复本支
【注释】: 1. 题文山佩刀帖:在文山的墓前题写一首哀悼诗。文山,指南宋名将文天祥(公元1236~1283年)。他以抗元大义被害,临刑时从容不迫,大呼:“吾不能见家国破败!”后谥忠烈。后人称他为“文山”。 2. 径露:路上的露珠。 3. 金柄:铜质柄。 4. 空闻断指血淋漓:听到传说是文天祥被害时断指染红泥土而流下的鲜血。 5. 杜鹃啼暗江南月:传说杜鹃鸟悲鸣时,其声如泣血
东坡笠屐图 得嗔如屋谤如山,且看蛮烟瘴雨间。 白月遭蟆蚀不尽,清光依旧满人寰。 注释: 1. "得嗔如屋"和"谤如山":这是苏轼自谦的表达方式,意思是说自己的诗文才华不如杜甫、韩愈等人的诗歌,就像房屋被风刮坏了一样。 2. "蛮烟瘴雨间":这里的"蛮烟瘴雨"形容了当时南方地区气候恶劣,瘴气严重,人们生活困苦。 3. "白月遭蟆蚀不尽":这里的"蟆"是指蛤蟆,"蚀尽"则是指被破坏殆尽
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诗人以清澈的溪水和青山为背景,描绘了一位穿着古装的人物,在黄尘滚滚的世界中,显得格外突出。接下来,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1. 第一句:“濯足清溪水已寒”,描述了诗人踏在清凉的溪水中,感受到了水的寒冷。这里的“濯足”意味着诗人在水中泡脚,而“清溪水已寒”则描绘了溪水的清凉和寂静。这一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传达了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感觉。 2. 第二句
题画六首其六(仙人楼观隔层霞,隐者烟萝便作家。万壑千岩何处是?停桡试问碧桃花)是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徵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仙人楼观隔层霞:描绘了一幅仙人在高楼之上俯瞰的景象,楼阁之上云雾缭绕,仿佛与天空相接,形成了一种仙境般的画面。 2. 隐者烟萝便作家:描述一位隐士在烟雾缭绕的山林中找到了归属感,这里成为了他生活的家园。 3. 万壑千岩何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