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南国典签孙,笔底江山妙吐吞。
云涌坐隅岩木动,瀑飞书屋浪花翻。
危桥仅尺疑虹饮,怪石逾拳作兽蹲。
可即田庐朝挂笏,只应萝月夜窥门。
林深曷致巢松鹤?谷响如闻啸树猿。
裹饭趁墟身欲往,担簦陟峤手堪扪。
公廷未竟东方谑,画史恒推北苑尊。
老矣玉文堂上客,悲歌一恸为招魂。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下面是逐句释义:

题达监司所藏柯博士秋山图

风光南国典签孙,笔底江山妙吐吞。
云涌坐隅岩木动,瀑飞书屋浪花翻。
危桥仅尺疑虹饮,怪石逾拳作兽蹲。
可即田庐朝挂笏,只应萝月夜窥门。

译文:

风光秀丽,如同南方的国度一般,这是典签孙先生笔下的江山美景,他能够巧妙地将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在这幅画中,云气涌动,仿佛坐在角落里的岩石都随之颤动,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如同飞溅的水花。
画面中的桥梁虽然只有一尺之宽,却有如彩虹般地横跨在水面上,而那些奇特的山峰则仿佛是凶猛的野兽蹲伏在那里。
如果可以的话,我甚至希望我的书房里挂着这样的一幅画,让我可以在清晨时欣赏到它。

赏析:

诗中的“风光南国”和“笔底江山”,通过夸张手法,将南方的自然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而“云涌坐隅岩木动”,则通过描绘云涌、风动等自然现象,进一步衬托出画面中山水的气势磅礴,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接下来的诗句则是对画中景色的具体描写,“危桥仅尺疑虹饮,怪石逾拳作兽蹲”,通过对桥梁和山峰的描绘,展现了画中景色的险峻和奇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则回归到了画的主题,“可即田庐朝挂笏,只应萝月夜窥门”,通过描绘画中的景物与作者的生活息息相关,表达了作者对画中景色的留恋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赞美画中景色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画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