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年子胡子,在杭客僧坊。
褐衣冷不絮,蛙灶突不炀。
直言迅风霆,劲气蟠穹苍。
独与俞校理,笑语温而庄。
心探群经奥,目短百氏墙。
折衷不求似,各极其短长。
我时为诸生,拱听私自庆。
融万会于一,掣蔀睹日光。
死生一阔别,今几四十霜。
我既为饥驱,东泛吴下航。
俞公有犹子,吏事析豪芒。
读书复读律,才比百炼钢。
漕府多俊彦,何异雁鹜行。
秩满升帅府,年劳跻省郎。
功名晚亨奋,自可上庙堂。
我忝里闬末,看子青云翔。
威凤一高举,应龙岂终藏?
送子岁年暮,赠子金玉章。
诗句解释与赏析:
首句:“乡年子胡子,在杭客僧坊。”
- 注释: “乡年”指的是家乡的岁月;“子胡子”可能是指某位胡子般的老人,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俞漕掾的外貌。”在杭客僧坊”表明俞漕掾曾居住或出仕于杭州的僧人住所附近。
- 赏析: 这一句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俞漕掾的外貌和其生活经历的地点,同时透露出他早年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深情。
次句:“褐衣冷不絮,蛙灶突不炀。”
- 注释: “褐衣”指的是粗布制成的衣物,“冷不絮”形容衣服虽薄但足以御寒。“蛙灶”是农家常用的简易炉灶,“突不炀”意味着火炉虽小但能烧旺。
- 赏析: 这一联反映了俞漕掾生活的简朴与自给自足,以及他对自然的亲近和依赖,展现了其淳朴和务实的性格。
第三句:“直言迅风霆,劲气蟠穹苍。”
- 注释: “直言”指的是直率的言语,“迅风霆”形容言辞迅猛如疾风雷霆,“劲气蟠穹苍”则表示气势磅礴,充满力量。
- 赏析: 这句话赞美了俞漕掾说话直率、言辞犀利且具有震撼力,同时也表现出他的刚毅和坚定的个性。
第四句:“独与俞校理,笑语温而庄。”
- 注释: “校理”指的是校书官,“笑语温而庄”描述了俞漕掾与校书官相处时的温和与庄重。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俞漕掾与校书官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他在人际交往中的得体表现。
第五至第八句:继续描述俞漕掾的学识和性格特点,如“心探群经奥”,“目短百氏墙”等,并赞赏他的学识与才情。
第九至第十二句:描绘俞漕掾的政治生涯,如“秩满升帅府”,“何异雁鹜行”,以及他在官场上的才华和地位。
第十三句:“我忝里闬末,看子青云翔。”
- 注释: “忝”意为自谦,表示自己愧对或不如人;“里闬末”指家乡;“青云”常用来形容前途光明、高升或成功。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在政治或学术上取得更高成就的遗憾,同时也寄予了对俞漕掾未来成功的美好祝愿。
第十四至第十七句:诗人以诗意的语言表达对俞漕掾的敬佩和期待,如“威凤一高举”,“应龙岂终藏”?这些比喻不仅赞扬了俞漕掾的高远志向,也暗示了他未来的辉煌。
最后两句:“送子岁年暮,赠子金玉章。”
- 注释: “岁年暮”意味着时间已到年末;“赠子金玉章”表示赠送珍贵的礼物或荣誉。
- 赏析: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俞漕掾深深的祝福和不舍之情,同时也强调了这份友谊的深厚和珍贵。
整首诗赏析:
这首诗是对俞漕掾生平和品德的高度概括和艺术再现。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俞漕掾的外貌特征、生活态度、学识才智以及政治生涯,展现了一个既朴实无华又才华横溢的人物形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其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