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原德)
``` 和陶诗《归鸟》 归鸟迟迟,不能奋飞。 森森灌木,载栖载依。 矧伊人矣,岂不怀归。 税吾驾矣,与世相违。 注释: - 《归鸟》:这是一首描写归鸟不得飞翔、栖息于灌木丛中,并感慨人生与世道不合的诗歌。 - 归鸟:指的是那些无法自由飞翔的鸟儿。它们在林间徘徊,无法实现自己的翱翔梦想。 - 迟迟:缓慢的样子,此处指归鸟飞行缓慢,未能振翅高飞。 - 奋飞:奋力飞翔
【解析】 本诗为五言绝句。此诗写归鸟之乐,表现了诗人的归隐之情。全诗四句,每句七字,结构整齐。前两句写归鸟栖息之处,“有鸟来归,栖于旧林”,写鸟儿归来,落脚的地方是旧树林。这里用“旧林”指代山林,与后两句中的“旧林”同义。“白云依依”,写鸟儿栖息的地方是山巅上的白云缭绕处,也即“岑”“岑”同音,指山顶,与前两句的“旧林”相呼应。第三句写“抱瓮之叟”。抱瓮之叟,就是抱着陶罐打水的老人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他对人生的艰难和对仕途的厌倦。 首联“行路难,难更苦,孤影飘飘无定所”,直接点题,表达了作者面对困难时的心境。他感到行路艰难,人生充满困苦,自己漂泊无依,无法安定下来。 颔联“关河迢递渺天涯,长风吹梦归乡土”,进一步描绘了他的心境。他看到远处的关山河川,感到自己的前途渺茫,仿佛被风吹到遥远的地方。同时,他也思念故乡的土地和亲人,希望能早日回归。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的把握,要求考生熟悉《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创作背景。本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名作之一,写诗人与妻子别离的情景,抒写对妻子的思念之情。第一句“自君之出矣”表明离别开始;第二句“屈指算途程”,写离别的时间和路程;第三句“遥知霜降后”点明时令,说明秋深了。第四句“行李到边营”写出了行程的艰辛和旅途的劳顿。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朴素,情景交融。 【答案】 ①“自君之出矣”
【注释】 根株:树的根和枝叶。培:培养,栽培。柯:指树木的枝条。元鼎:周代诸侯国名,今陕西东部一带,因秦献公曾于此铸鼎而得名。见削:受到削减或损害。户:指国家,这里特指汉朝。罗:网,捕捉的工具。运:命运。窊(wěi):同“倚”,依靠。中业:指国家的中坚力量。起:兴起。长沙:古地名,今湖南长沙一带。 【赏析】 《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写诗人自己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不满
注释: 人之良能,观此提孩。 伊既学矣,告往知来。 呜呼小子,尚竭其才。 尔不竭才,于我何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勉励年轻人努力的诗。它以“人之良能”开头,强调每个人都有良好的品质和能力。接着,诗人描述了孩子们已经学习并能够理解过去和未来的情况。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轻人的期望,他们应该学会理解和利用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以更好地面对未来。 诗人也提醒年轻人要不断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和陶诗命子”,然后要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最后还要写出自己的理解。 【答案】 ①“呜呼”是感叹声词,表示叹息或哀伤; ②“长沙”是地名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前人的敬仰和自省的心情。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瞻望前烈,予何能及。 仰望着前人的伟大成就,我有什么能力能够达到呢? 艰辛备尝,未有成立。 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却始终未能有所建树。 矫性之偏,佩弦自急。 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内心感到不安和焦虑。 将类卞和,抱玉以泣。 就像卞和一样抱着宝玉哭泣,形容内心的激动和悲痛。 赏析:
【注释】 和陶诗命子:和,同“合”。命,教导、命令。子,儿子。这首诗是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告诫之辞。 凡事预立:凡是应该办的事,事先就要有所打算。 学贵及时:求学贵在适时。 五官之职:五官:指眼、耳、口、鼻、舌五个感官。 在心曰思:心思,指思考。 君子修身:君子,指有修养的人。这里强调的是做君子要修身养性。 尚念于兹:还应当牢记这些教诲。 俨其敬哉:要严肃恭敬地对待。俨,严肃。 勿或怠而:不要懈怠了
【注释】 孔道如日:指儒家学说如同太阳一般光辉灿烂。 老庄:指道家学派。 爝火:比喻微弱的火光。 君子:这里指有学问和德行的人。 取舍:选择,决定。 曾子:孔子的学生,名参。 勉旃:勤勉的意思。 真有:真实存在。 何事久假:什么事情可以长久依赖? 【赏析】 此诗是诗人写给友人陶弘景的一封书信。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于儒学与道家的看法,认为儒学就像太阳一样,而道家则像蜡烛一样,两者都是真实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