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元
晓起 晓起,意为清晨起床。李商隐在此诗中描绘了清晨的景色与心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晓起风威急 - 晓起:清晨起床。 - 风威急:风势猛烈,给人一种紧张或压抑的感觉。 2. 江城鼓乱挝 - 江城:指江边的城池或水边的城市,通常指风景秀丽的地方。 - 鼓乱挝
癸酉年六月望夜,与施邦直同舟游览西湖,途经六桥抵达望湖亭乘月登孤山,拜会了和靖处士的墓地。 向晚时分,我们来到了南屏路,相携而上前往钓鱼台。 山上的山根,晴天时也湿漉漉的;湖面上,到了夜晚就难以见到明亮的月亮了。 月光下仍能吹响笛子,而鸥鸟群却躲避着洗过酒的酒杯。 我前来寻找林处士,希望他地下有知,能听到我的思念之情。 注释: - 癸酉: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 向晚:傍晚时分。 -
第一首 望望苍茫里,闲云度野田。 山空偏受月,水阔不分天。 酒盏初侵夜,星河半在船。 白袍江海上,樗散自年年。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诗人站在江边,仰望天空,只见明月高悬,照亮了整个夜空。他看着远处的山峰,被月光映照得更加明亮,仿佛与月亮相互辉映。而那宽阔的江面则将天空和水面分开,让人难以分辨两者的界限。此时,诗人举杯畅饮,酒杯中的酒液已经渗透到了深夜,而天上繁星点点
《秋兴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在766年(大历元年)秋天,被贬为夔州别驾时的组诗,共两首。下面将逐句对这两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 平野秋光净,广川落日虚 - 平野秋光净:描述了一片广阔的平原在秋天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和明亮。这里的“平野”指的是广阔的田野,而“秋光”则是指秋天的阳光。诗人通过“净”字,传达出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仿佛整个田野都被秋光洗涤过一样。 - 广川落日虚
【注释】 越江城:越州(绍兴)城的南面有江,故称城为越江城。彭济物宪副:彭济物。宪,官名。 鼓角风初曙,登楼倚望时。 鼓角声中迎接晨曦的曙光,登上高楼遥望远方。 春愁迷断雁,野色带荒陴(pī)。 春天的忧愁如迷失了方向的大雁,荒野的景色像被抛弃在城外的高墙。 千里云山梦,十年江海诗。 梦中的云和山似乎在千里之外,江上和海上的诗歌已经写了整整十年。 兵戈阻前路,还系故人思。 战乱阻挡了前行的道路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有客 - 关键词: 客(访客) - 注释: 描述一位客人的到来,增加了环境的生机与活力。 - 赏析: “有客”一词引出了诗的主题,即接待到访的友人,为后续的内容做铺垫。 2. 草堂对湖水,地僻有高情。 - 关键词: 草堂、湖、地僻、高情 - 注释: 描述诗人的居所和心境,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的高远情怀。 - 赏析: 草堂对湖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雅致的氛围
诗句输出:微茫风日暮,归鸟下青田。 译文输出:微薄的日光和风在黄昏时分慢慢消逝,鸟儿飞回青翠的田野。 注释解释:这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光线变得微弱,而归巢的鸟儿飞向青翠的田野。"微茫"一词用来形容天色的暗淡,"微"表示微弱,"茫"则是模糊的意思,表达了天色从明亮转为昏暗的过程;"风日暮"则是说太阳落山,风也渐渐停息,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凄凉的感觉。“归鸟”指归来的鸟,象征着一天结束
孟浩然的诗作中,《读孟浩然诗》是一首充满自然风光和闲适意境的佳作。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 “春水长兰苕,春鸥来复饶。”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水流淌、兰花盛开,春鸥自由翱翔。 - “云光欲到地,江色澹相摇。”形容天空中的云彩仿佛要触及大地,江水的颜色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 “浊酒同渔父,轻风动野袍。”与渔夫共享浊酒,微风拂动着野人的衣物。 - “岘山斜照里,归去趁鸣桡。”在岘山的斜阳下归家
【注释】 1. 白帻乘高兴:指在秋日登高赏景时,头上戴着白色头巾表示兴致。 2. 青山载酒瓯:指用青山作背景,以美酒为器皿。 3. 登临:指登高山或山巅之亭台,欣赏风景。 4. 猛士:指英勇无畏的将士,此处指那些有志于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5. 形胜:指地势险要,形势雄伟。 6. 龙卧江光晚:指像龙一样盘伏在江河之上,夕阳西下,景色迷人。 7. 雕盘云色秋:指雕琢精美的盘子,盘中云雾缭绕
看山 支郎构别业,庞老远尘寰。 偶到无言处,来看江上山。 风篁元不整,水鹤自飞还。 残日渔樵尽,柴门影独闲。 注释: 看山:观赏山水。 支郎:指支遁,东晋著名僧人,隐居在剡县山中。 庞老:指庞公,东汉隐士,以高洁闻名。 偶到无言处,来看江上山:我偶然来到此地,没有说话的场合,便来观看江边的山景。 风篁元不整,水鹤自飞还:风声萧瑟(篁),竹枝摇曳;溪水澄澈见底,白鹤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