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熙春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恭和太师台翁元旦诗四首 元日题诗兴未酣,相依险韵竞相探。 宁夸世庙词人七,直倡吾曹学士三。 只为汉家宣淑气,宁从晋代尚清谈。 垂衣圣主求玄藻,肯令元臣赋不堪。 下面是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的注释: - 元日题诗兴未酣(注释:元旦那天,我兴致勃勃地写了一首诗)。 - 相依险韵竞相探(注释:相互依存着险峻的韵脚,互相竞争着探索)。 - 宁夸世庙词人七(注释
【注释】 三晋:泛指山西地区。晋,古国名,春秋时晋国的都城在今山西翼城。 彝齐:指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唐叔于曲沃(在今山西翼城西),为诸侯,即“三晋”。 孤臣植节:意谓自己作为一介布衣,立志效命国家。 九重:皇帝所居之处,这里借喻朝廷。锡庙:皇帝赐予祭祀的祖庙。 两字:指张忠烈册上的铭文,“两”字是“张”字的一半,“字”即“名字”。 玉叶:指天子子孙的代称。 金吾:汉代禁卫官,主管京城的治安
我们需要理解这首诗的格式和内容。它由四句诗组成,每句诗都对应着一句译文。接下来,我们将逐句解读这首诗的内容。 1. 出山逐队愧双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离开官场、出山为民感到惭愧的情感。这里的“双南”可能是指南北朝时期两位著名的政治家——南朝齐的谢朓(字玄晖,号五君)和北齐的祖孝徵(字广宗,号苏门山人)。谢朓在南朝齐时官至宣城太守,而祖孝徵则是北齐的名臣,曾任尚书令。他们都是文采飞扬
【译文】 夜半的钟声,晓漏酣酣,龙飞虎坐可同探。 九天日月开乎一,万国衣冠祝者三。 班列幸随元老肃,朝回喜为圣人谭。 小臣愧献椒花颂,款马充庭数马堪。 注释: 1. 夜半钟声晓漏酣:指深夜的钟声与晨曦的漏壶水声交相辉映,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龙飞虎座可同探:龙飞虎坐,指的是帝王的尊贵地位,可与龙、虎一样高深莫测。 3. 九天日月开乎一:九天之上,日月分明,仿佛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注释】 东上红轮瑞色酣:东方升上红日,瑞气盈满天空。 平津领袖百官探:朝廷在天津的官员们前来拜贺。 共祈圣寿无疆万:共同祈求皇帝的寿命无边无际。 独亮天工不朽三:只有天工的技艺才能永世不朽。 会际龙云频授简:逢着喜庆的日子,皇上频频下诏(赐宴)。 欢同鱼水可纾谈:和皇帝一起饮酒作乐,尽情畅谈。 春风春日颁春酒:春天的风和阳光下,皇上颁行春酒。 酒后诗成是孰堪:春酒喝得高兴时,谁还能写得出好诗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为恭和太师台翁元旦诗四首之一而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长安弦管闹声酣,元老登坛月窟探。” 注释:长安城里音乐声热闹非凡,元老们登上坛台探寻月亮的秘密。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以及元老们对月亮秘密的探索。 第二句:“昨夜青藜燃太乙,今朝紫气映台三。” 注释:昨天用青藜火把点燃了太乙星,今天紫气笼罩着三台。 赏析
【注释】 1.寿将乐廖澹屋:指宋代诗人廖刚。澹(淡)屋:即廖刚之号“淡室”。 2.仲子文陛:指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晏殊。 3.南宫:指中书省,是宋朝中央政府的所在地。 4.立帜:建立旗帜,表示要有所作为。 5.别来高蹈益嶙峋:自从离开家乡后,我独自行走在山间小路上,越走越显得孤单和落寞。 6.金华:即金华山,位于浙江省,有道教名山之称。 7.金章贵:指地位高,权力大。 8.玉洞:指道家修炼之地
【注释】 “壬戌”:《新唐书·李峤传》说,李峤的生辰在壬子年(唐武德七年),而卒于癸丑年(唐天宝三载),故诗题中的“壬戌诞日”,实为李峤生日。诞日,出生之日。四首,即此诗共四个题目。悬弧,指古代称男宾为新郎,新娘为女宾为新妇的婚礼习俗。御骖,指乘车。一夔,指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无角的神异动物。偶病,偶尔患病。朝参,朝见皇帝的礼节。追惟,回想。父母,指自己的父母。生身苦,指父母生育抚养之艰辛。君王
这首诗是黄元宇为襄敏公劝驾而作的,表达了他对襄敏公的忠诚和敬仰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身驰棘道独披云,一剑功成圣祖闻。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独自驰骋在荆棘之路上,挥剑成就了圣祖的听闻。"棘道"是指险峻的道路,"披云"则形容诗人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精神。"一剑功成"指的是诗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事业。这里的"圣祖听闻"可以理解为皇帝对诗人的赞赏和认可。 2.
这首诗是一首赞颂张忠烈的诗,全诗共六句。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 第一句:“豸冠谔谔气吞胡”,这句话的意思是形容张忠烈的官服上绣着獬豸图案,象征着他的威严和正义,他的声音坚定有力,仿佛能吞掉胡地的侵略者。豸,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形似麒麟。 - 第二句:“却把封疆只手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张忠烈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国家抵御外敌,保卫边疆。封疆,指的是国家的疆域,这里指代的是抵抗外敌入侵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