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元晋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春游中偶然见到一枝玉簪花,于是即景赋诗。诗前两句写玉簪花的风姿。“谁把冰霜撚作花”,“撚”字用得极妙,它不但写出了玉簪花的形态,也写出了作者的感受。“玉簪花”本是一种草本植物,它的花朵细长,形似玉簪,故称“玉簪花”。由于它不结籽,也不开花,所以人们很难想象它有什么样的姿态。但诗人却从它那洁白无瑕、晶莹如玉的外表想到了冰霜。这种联想很新奇,也很巧妙。因为冰霜是冷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共十句。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海上东来住此津,钓裘久数喜逢春。 注释:从海上来到这个地方定居(居住),因为很久没有钓鱼了,所以一见到春天就高兴。 赏析: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海边定居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期待。 2. 休疑水月十年廦,原是江湖一散人。 注释:不要怀疑水中的月亮(比喻)是经过十年的(时间)积累才显现出来的
溪居漫述十咏和施处士 [注释]: 辉辉江日落寒津,矮屋茅穿暖见春。 译文及赏析: 夕阳的光辉洒落在宽阔的江面上,仿佛在告诉人们寒冷的季节已经过去。矮小的房屋,虽然简陋,但已经被温暖的阳光所穿透。 竹林中传来一阵阵秋棋的声音,仿佛是在邀请橘树的老树一同下棋;而阶前则有一只自由的野鹤,伴着陈年人一同飞翔。 世间的人情世故,都已经看透,所有的浮华都已化为云烟。只有自己的志向仍然坚定
注释: 乘槎何处问天津,桥畔鹃啼二月春。 闲傍风光长有句,老知羹鼎是何人。 屦寻芳草凉飘露,衣缉圆荷绿带云。 欲向青田招鹤侣,数声曾彻九皋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诗人在春天的溪居中闲适自在,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他漫步在桥畔,听到杜鹃鸟的啼叫声,仿佛听到了春天的到来。他看到周围的风光优美,心中涌出诗句。他穿着鞋子寻找芳草,感受着凉风和露水。他的衣服上沾满了荷花的绿色荷叶
【注释】 酉水:指酉水县(今湖南沅陵),在辰山南,因水色碧绿而得名。施处士: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姓施。竹:指竹子,古代文人多以竹作笔,故称“携竹”。邻老:指邻居的老人。薛荔(cǎi lì):一种蔓生植物,叶似薜荔而小,可制蓑衣,茎有香气可薰衣。抟(tuán)云:把云彩缠裹起来。柴关:指柴门。莫讶(yà):不要惊讶。厌闻:厌恶听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施处士写的一篇序文
左双江赵合江陈东桥刘西华诸郡守同游云林禅寺留题信宿 望望遥峰紫翠深,轻车乘兴此登临。 山空佛屋烟常锁,地阒禅房藓日侵。 度壑不妨珠履迹,出岑宁是白云心。 袈裟一榻从僧借,暂听青莲洗旧襟。 译文: 远观那遥远的山峰紫色翠绿深邃,轻装上路兴致盎然地来到此地登高。 山间佛寺空荡清静烟雾缭绕,禅房幽静苔痕斑驳阳光已侵。 穿越山壑无妨留下珍珠般的鞋印,出山时定然是心随白云飘远。
左双江,赵合江,陈东桥,刘西华诸郡守同游云林禅寺留题信宿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开头描述了诗人与诸位官员一同游览禅林寺的情景,他们为了兴会起意,便约定了来日再游。 为约禅林兴便倾,况逢地主共题名。 在这首诗中,“为约”指的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决定要一起来做某件事情。“兴便倾”意味着由于某种兴趣或目的而聚在一起,并且心情愉快。“况逢”表示又遇到了某人或某物。“地主”是指主人或负责人
忙里棼华静可捐,喜逢羽客共谈玄。 丹炉岁月三天上,紫苑烟霞六诏前。 云覆星坛光缥缈,鹤盘珠树影蹁跹。 凭高一笑尘根尽,直控青虬遍八埏。 注释: 1. 忙里棼华静可捐:忙碌中也能保持平静和从容。 2. 喜逢羽客共谈玄:高兴地与道士交流道教的深奥道理。 3. 丹炉岁月三天上:丹炉中的火焰在天空燃烧,时间仿佛静止了。 4. 紫苑烟霞六诏前:紫苑的烟雾和霞光映照着六诏的景色。 5. 云覆星坛光缥缈
诗句解析:
【注释】 偕:一同。郊(jiāo)游:游览。左双江(名不详),即左光斗,明末东林党人。赵合江:即赵一清(一作赵一元),字宜之,号合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崇祯进士。三江,泛指江南地区。召棠:唐时,张九龄《感遇》中云:“南箕北有声,四海皆来宾。吾徒何所至?空祭张公子。”后人据此称“三江召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左光斗、赵一清等同游苏州郊外时所作。诗的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