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约禅林兴便倾,况逢地主共题名。
笙歌入院还穿竹,野服披云更拉僧。
山阁松风飘远磬,石床花影暗残经。
幽怀欲访支公远,一夜虚无对佛灯。
左双江,赵合江,陈东桥,刘西华诸郡守同游云林禅寺留题信宿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开头描述了诗人与诸位官员一同游览禅林寺的情景,他们为了兴会起意,便约定了来日再游。
为约禅林兴便倾,况逢地主共题名。
在这首诗中,“为约”指的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决定要一起来做某件事情。“兴便倾”意味着由于某种兴趣或目的而聚在一起,并且心情愉快。“况逢”表示又遇到了某人或某物。“地主”是指主人或负责人。“共题名”则是指共同留下名字或者标记,通常用在古代的诗词、碑文等中,表示对某地或某物的纪念和赞颂。因此,整句的意思是: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这里指的是游览禅林寺),我们决定一起出游,并且还特意在寺庙前留下了我们的名字作为纪念。
笙歌入院还穿竹,野服披云更拉僧。
诗歌转向描述游览过程中的一些细节。“笙歌入院”意味着游客们进入寺庙时演奏着美妙的音乐。”还穿竹”描绘了游客们在穿过竹林时的情景。这里的“穿竹”可能意味着游客们一边欣赏美丽的景色,一边也享受着音乐带来的愉悦。“野服披云”可能是形容游客们的穿着比较随意或自然,给人一种接近大自然的感觉。“更拉僧”可能是指游客们在参观完寺庙后,继续邀请寺庙中的僧人一起参与他们的活动。
山阁松风飘远磬,石床花影暗残经。
诗歌描绘了寺庙中的一些景象。“山阁松风飘远磬”描绘了寺庙中的山阁上吹来的松风,还有远传来的磬声。这里的“松风”和“远磬”可能都是用来营造一种宁静、幽雅的氛围。”石床花影暗残经”描绘了石床上的花草影子被灯光映照得昏暗,而地上的佛经也被照亮的部分模糊不清的景象。
幽怀欲访支公远,一夜虚无对佛灯。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幽怀”是指深沉的情感或思考。”欲访支公”可能是指诗人想要去拜访一位叫做支公的智者或僧侣,可能是因为他对这位支公有着深厚的敬意或是对他的智慧和见解感到好奇。”一夜虚无对佛灯”则可能是一种比喻,暗示诗人在夜晚独自沉思时,通过观察佛像的光芒(佛灯)来寻求心灵的慰藉或启示。整首诗通过对游览禅林寺的场景和情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与众位官员的共同兴趣、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深深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