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雁声遥边树长,郊原四望肃清霜。
衣催刀尺□寒近,云剪粳粳觉岁忙。
政简不妨乘暇出,民闲真喜乐时康。
幽花绕径香迎骑,谁为三江咏召棠。
【注释】
偕:一同。郊(jiāo)游:游览。左双江(名不详),即左光斗,明末东林党人。赵合江:即赵一清(一作赵一元),字宜之,号合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崇祯进士。三江,泛指江南地区。召棠:唐时,张九龄《感遇》中云:“南箕北有声,四海皆来宾。吾徒何所至?空祭张公子。”后人据此称“三江召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左光斗、赵一清等同游苏州郊外时所作。诗的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说理,末联咏史。
起句写景。岭上雁声远远传来,边树苍翠;郊原上四望肃然,一片霜白。这两句写景,笔势雄浑,境界阔大。雁声、树色、霜气,都是秋天的特点。诗人抓住这些特点,勾勒出一幅秋高气爽,萧瑟凄清的境界。这是对景物的描写。但这种描写却为后面抒情作了准备。
次句写情抒怀。衣带紧束,刀尺在手,说明农人正在忙于收打庄稼。这两句是写农民劳动的情况。诗人用“□寒”两字,生动地表现了农人劳作的情景。这两句是实写,但也是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与歌颂。
第三句写景。诗人说政简不妨乘暇出游,民闲真喜乐时康。这是说农民休息的时候,他们可以出来游玩,而当官的也可以乘暇游览。这里既表现了官民之间的平等关系,也表现了诗人与民众休戚相关的感情。
第四句说理。作者说:政治清平,不妨利用闲暇出去游览,人民安乐,真是幸福啊!这两句既是对前面的总结,又是对后面的展望。
最后一句咏史。“幽花”两句,是化用唐人的典故。唐代张九龄曾任荆州长史,曾于开元年间被诬陷,贬为荆州长史,后任扬州司马员外郎。他在荆州任职时,曾作《感遇》诗十二首,其中第二首就有“南箕北有声,四海皆来宾。”的句子。诗人以张九龄自比,说自己虽被排挤、贬谪,但仍然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两句是对前面的总结,同时也是诗人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感慨。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精炼。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借代的手法,通过写景抒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