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谏臣
飞絮词 杨花如雪舞晴空,飘泊随风恰似侬。 愿化浮萍逐流水,与君千里或相逢。 注释: 1. 杨花如雪舞晴空 - 描述了杨花(一种轻盈的植物种子)在晴朗的天空中飞舞,如同雪花一般美丽。 2. 飘泊随风恰似侬 - 这里的“飘泊”和“随风”描绘了杨花无根无蒂、随风飘动的特点,而“恰似侬”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杨花飘散状态的感慨,可能是对自由漂泊生活的向往或无奈。 3. 愿化浮萍逐流水 -
诗名:《南园口占二绝·其一》 池台久雨后,芳径生新草。闲上画楼看,窗里青山小。 【注释】 1. 池台:指庭院里的水池和亭子,久雨后更加显得清新雅致。 2. 芳径:指经过雨水滋润而更显生机的小径,生长着新绿的草。 3. 山窗独坐:形容诗人独自坐在山形的窗户旁,欣赏窗外的景色。 4. 青山小:形容远山如同小孩子一般,在窗内显得格外亲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
【注释】 弱柳:柔嫩细长的柳条。丝丝:细细的丝条。带雨垂:沾着雨珠下垂下来。素娥眉:形容女子眉毛的颜色像月亮一样洁白,这里比喻女子的眉毛。等闲:随意。莫向:不要。河桥:指渡口附近的桥梁。一缕:一根。万里思:一千里地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咏物言志诗。全诗通过咏柳抒发作者的情怀。 首句写景。“弱柳”二字,勾勒出一幅春雨中垂柳的图画,使人感到一种凄清、婉约的氛围。“丝”字写出了柳枝纤细柔弱之态
【注释】 想山中新茶——指思故乡之茶叶。 玉川风味——指唐代诗人陆羽的《茶经》。 金芽欲吐无消息,惊破江南昨夜雷——用典出自陆游的诗句“梦回吹角连营,五更急雨鸣金柝”。这里的“金芽”指的是茶芽,而“惊破江南昨夜雷”则是指茶芽被雨水打落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思乡时所作,通过描写对新茶的渴望和期待,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句“酒渴时思茗一杯”,表达了作者在饮酒时,对新茶的渴望之情
下面是对《山窗独坐二绝》中每一句的详细释义: - 林合鸟声频:描述诗人坐在窗前静静地听着树林中的鸟叫声。 - 山含花气重:描绘了山间的花香浓郁,仿佛被花朵包围。 - 春色已将阑:春天的气息正在消散,暗示着春天即将结束。 - 欲寝不成梦:尽管想要休息,但却难以入睡,进入了梦境。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意境之美:《山窗独坐二绝》以其清新脱俗的画面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天街露冷思难禁,对月空悬万里心。 注释:天上的街道上露水寒冷,使我难以承受,面对月亮,我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仿佛相隔万里之遥。 故国此时方捣练,满庭梧影夜深沉。 注释: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我不禁想起了远方的故乡,那里正在忙碌的人们正在捣制新衣,而我却在异乡独自仰望明月,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无助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第一、二句描写环境,第三、四句描写诗人的心境。 “日永篆烟消”,点明时间:白天很长。“篆烟”指香篆袅袅升起的烟雾。“日永”,即日长,太阳高照。这里用“日永”形容昼长,暗示夜将临头。“篆烟”是点燃熏炉后冒出的缕缕青烟。熏炉里盛的是香料和艾叶,燃之可以防病辟邪,所以古人常用来驱除蚊蝇。“消”字,有消散之意,也暗示夜幕即将降临。 “风寒襟袂薄”,点明气候:寒冷
【解析】 “潮生荻岸平,日暮兰桡歇。”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潮生、日暮,是时间的提示;荻岸平,是地点的提示,写出了江边的景色。“篷底坐移时”,是诗人归途中所见之景。“新月”二字,是诗人归途所见之物。 【答案】 ①潮生:潮水上涨,涨满河床。 ②荻岸:长有荻草的大沙洲。 ③兰桡:船桨(古代用木兰木制成)。 ④篷底:船篷下面(指船舱中)。 ⑤移时:一会儿的时间,形容时间长。 译文:潮水上涨
释义: 秋夜独处,我怀念内人。 远空的凤楼空空无人,清冷的鸳帐也无人入睡。 不眠起身凭栏,月亮落山了孤松的影子。 译文: 秋夜独处,我思念内人。 遥远的凤楼空荡荡,清凉的鸳帐也无人睡。 睡不着,就起床倚着栏杆,月儿落下了,孤松的影子映照在窗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全诗以写景为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第一句“天远凤楼空”,描写了天空中遥远的凤凰楼,显得空无一人
【诗句释义】 幽栖谢俗缘,僻性耽清赏。 醉后步苍苔,东林月初上。 注释:隐居在深山幽谷中避开世俗的牵绊。性情喜好清静的山水之乐。醉酒后漫步在青苔覆盖的小路上。东林寺的月亮已经高悬在天空。 【译文】 幽居在深山之中远离俗世的羁绊,性情喜好清静的山水之美。 醉酒之后在青苔覆盖的路上散步,东林寺的明月已经高照夜空。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晚时节,独自一人在南园饮酒赏月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