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谏臣
注释: 九月九日,江州刺史白居易与诸公相约一起登高赏菊,但未能实现。木叶凋零,天高气爽,秋意盎然,菊花盛开在九江城中。可惜他们无缘登上高处,欣赏这美丽的风景,只能空负着江州刺史的情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江州任刺史时所作,表达了他在重阳佳节未能与友人一同登高赏菊的遗憾之情。 首句“木落天高秋气清”,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木叶飘落、天空湛蓝、秋高气爽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
【注释】 路旁折梅:路旁的树枝上折下一枝梅花来。戏占:随意占有。肩舆:轿子。屈曲:弯曲。画桥西:即“画桥之西”。 【译文】 山路上折下一枝梅花来,自己手拿它。 蜜蜂蝴蝶也知道春天来了,跟着车子直向画桥西边飞去。 【赏析】 此诗写于春末。诗人在山路上折下一枝梅花,随手自提,不以为奇。而蜂蝶也知春意,随车直过画桥西面,更显出春意盎然的气象
野寺梅开千树花,风飘香雪点袈裟。 注释:野寺中的梅花盛开了,千树花朵随风飘落。花瓣像雪花一样洒在僧人的袈裟上。 自怜清赏难消受,偏到开时不在家。 注释:我可怜自己无法欣赏这种美景,偏偏在这花盛开的时候不能在家。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寺庙梅花之美的诗。首句“野寺梅开千树花,风飘香雪点袈裟”生动地描绘了寺庙中梅花盛开的景象,用“香雪”比喻梅花的清香,形象而生动。第二句“自怜清赏难消受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和表达技巧。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内容来分析,注意注释中提示的关键词的含义。“舟中晓起”是首联,写诗人在船上早起的情景。“两岸桃花夹水流”,点出时间,地点,写出了春天的景色;“一樽时醉木兰舟”,写诗人饮酒,陶醉于春景之中。颔联承接首联,写自己因三春之梦而遥想故国之情。“多情最是三春梦”,用典,三春之梦,指对故国之情。“夜夜遥从故国游”,以梦为实写自己的思念之情
【注释】 春日:春天的早晨。睡起:醒来。杏花庭院,指庭院里盛开的杏花。昼迟迟:太阳迟迟不落,形容时间很长。 倚:靠着。阑:栏杆。无限思:无边无际的思绪。游丝:柳絮,这里指柳树的花絮。 【赏析】 这首小诗是写春天的一个清晨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欣赏之情。 首句“杏花庭院昼迟迟”写景,点明季节和天气。“杏花”与第二句的“燕语”相照应;“庭院”与第三句的“海棠枝”相联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写作手法、思想情感、诗句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诗歌的意境等进行赏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读懂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衬托、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分析其表达效果。 “草深山径马行迟”,写山中景色:草丛浓密,山间小路上马行走迟缓,暗示出山中人迹罕至之状。“两岸丰林叫子规”,写山中物候
瑞州公馆月夜有怀 柳梢新月照孤城,花气薰人入夜清。 遥想闺中春寂寞,有人对月漫含情。 译文: 月光洒满柳树梢头,照亮了孤独的城池。花香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夜晚的清新。 我思念着闺中的她,春天里她一定很寂寞。有人对着月亮倾诉自己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瑞州公馆月夜下的所思所感。首句“柳梢新月照孤城”,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新月挂在柳梢之上,照亮了孤寂的城池
【注释】 泽国:泛指江南。梁溪:在江苏无锡,是著名的风景胜地。放棹(chāo):乘着船桨。飐(zhàn):轻飘。酒旗:酒店门口挂的旗帜。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南行途中的所见所感。“泽国春寒花事迟”,写春天来临,但泽国的天气仍寒,百花盛开的景象也迟迟不见,可见旅途之漫长、之艰难。“行人临发又愆期”,写作者本已准备好出发,却又因为某种原因而延误了,表现了旅途的无奈。“今朝放棹梁溪去”
小亭苍翠绕,与客坐移时。 花落青春暮,枝头叫子规。 诗句释义与赏析 - 小亭苍翠:描述一座小亭子,其周围被苍翠的树木环绕,给人以宁静和生机盎然的感觉,“苍翠”二字突出了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特点。亭子作为观景或休憩之地,增添了几分雅致和宁静的氛围。 - 与客坐移时:“与客”暗示着与朋友相聚的情景,而“坐移时”则表现了长时间相处的惬意和舒适,反映出诗人与友人之间亲密无间的交往。 -
注释: 宦游终日马蹄忙,偶见梅花忆故乡。——整天在外为官忙碌,偶尔见到梅花想起了故乡。 春酒熟时归未得,一樽谁与进高堂。——春天的酒已经酿好了,却还没有回家,有谁会和我一起把酒斟到高堂上。 译文: 整天在外为官忙碌,偶尔见到梅花想起了故乡。 春天的酒已经酿好了,却还没有回家,有谁会和我一起把酒斟到高堂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感怀之作。诗人在宦游途中,看到路边盛开的梅花,勾起了对家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