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谏臣
途中有怀灵殿寺梅花三绝 二月江乡已落梅,飞花散作白云堆。 且𢬵醉卧山窗下,疏影还从月下来。 注释: 在二月的江南水乡,已是梅花凋零的季节,花瓣纷纷飘落如同白色的云朵堆叠。我随意地躺在山窗之下,任由月光洒落,梅影斑驳,仿佛随风摇曳的疏影随着月亮一同走来。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江南水乡的旅途中,看到落梅纷飞的景象,以及他在山窗下与梅花相伴的情景。诗中的“白云堆”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落梅的场景
天皇出御未央宫,描绘了皇帝在未央宫举行盛大的仪式,万国使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借问循良谁第一,表达了诗人对吴太守治国有方的赞赏。汉庭无复过吴公,暗示了吴太守的贤明将超越前人,成为历史上的典范。 郭谏臣的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传达了他对吴太守入觐的祝福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朝廷礼仪和国家治理的关注与期望
【注释】 圣节:指元旦。 晨夕严装:指清晨和傍晚都穿戴整齐。 上帝都:指京城,这里泛指皇宫。 嵩呼: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敬或问候。 方今天子:现在的天子。 明圣:聪明、英明。 夏启周成:夏启、周成都是夏、商时期君主的名字,这里代指贤君。 无:同“毋”。 【赏析】 《元旦圣节口占二绝》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此诗作于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正月初一日,时作者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晨起遣兴 山窗雨过动微凉,对镜俄惊鬓发苍。 堪叹浮生苦无几,汉庭空自老冯唐。 注释: 1. 山窗雨过动微凉:山窗在雨水过后显得有些凉爽。 2. 对镜俄惊鬓发苍:对着镜子突然看到自己的鬓发已变白了。 3. 堪叹浮生苦无几:感叹人生短暂,没有多少时间。 4. 汉庭空自老冯唐:冯唐,古代的一个人物,这里指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冯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清晨醒来后所创作的
【注释】 1. 竹梧:指竹林和梧桐树。2. 书院:指学府。3. 晨起:天明起身。4. 阑干(lán gān):栏杆、短墙。5. 频倚:多次倚靠。6. 秋风:秋天的风。7. 除:台阶。8. 收:收拾。9. 梧子:桐子,即白蚁。10.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日早晨扫落叶的诗。首联写天刚亮就起床,因为要扫落叶;颔联写扫叶时的情景;颈联写落叶满地,要叫孩子来收;末联点出“扫”的动作是因秋风而引起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了解诗的意境,分析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②分析诗的手法,包括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等;③分析诗的结构和层次,把握诗意;④分析诗的语言特点。 本题要求赏析“客舍萧条日正长,绿窗梦破黄鹂语。分明身在故乡游,枕上思亲泪如雨”这四句的意思。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再结合注释进行赏析。 第一句:“客舍萧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主题、手法的理解和把握。此题要求赏析诗句的内容和作用,答题模式为:该联在整首诗中……,抒发了诗人……的感情。“主人底事忘归去”一句,写出了诗人在灵殿寺中流连忘返的情景;“谁遣清香扑酒樽”一句,是说有谁来派遣这梅花的清香扑到我的酒杯里来呢?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 【答案】 译文:古色古香的灵殿荒废了,梅花正当盛开时节;春风送来满园芬芳,给孤园增添了无限生机
诗句解释 1. 天街月色似中秋:这句描述了夜晚的月光洒满街道,宛如中秋节的月亮一般明亮。这里的“天街”可能指的是宽阔的街道,而“月色似中秋”则形容这种月光如同中秋之夜那样皎洁无瑕。 2. 水接长空上下浮:此句描绘了月光映照在水面上的景象。“水接长空”意味着水面与天际相接,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浮”字形象地表达了水面在月光照射下轻轻摇曳的情景。 3. 遥忆故园那可见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江乡秋色满东篱——描绘了秋天江边乡村的美丽景色,东篱旁满是秋色,显得格外宁静而美丽。 - 相国归来鬓已丝——描述了一位曾经显赫一时的高官如今归来,鬓发已经斑白,形容其岁月的流逝和身份的变化。 - 试问华亭明月夜——询问在华亭这个地方,当月色如洗时,夜晚的景色如何? - 鹤声谁似漏声迟——想象中,如果鹤鸣能像古代计时器上的滴漏声那样悠扬
野寺梅开千树花,风飘香雪点袈裟。 注释:野寺中的梅花盛开了,千树花朵随风飘落。花瓣像雪花一样洒在僧人的袈裟上。 自怜清赏难消受,偏到开时不在家。 注释:我可怜自己无法欣赏这种美景,偏偏在这花盛开的时候不能在家。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寺庙梅花之美的诗。首句“野寺梅开千树花,风飘香雪点袈裟”生动地描绘了寺庙中梅花盛开的景象,用“香雪”比喻梅花的清香,形象而生动。第二句“自怜清赏难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