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谏臣
【注释】 淇水:指淇县的淇水。汤汤:水流浩大的样子。上皇:即帝尧,传说中上古帝王。始知:才知道。桑间、上宫:都是古代淫乐之地。《列子·汤问》:“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盖《九韶》之遗声也。”注曰:“《九韶》之乐,桑间、濮上之音。”浪说(shuì):胡乱地谈论。 【译文】 淇县的淇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居民好像受到尧帝的影响。 才知道世事变化风俗转移已久,只胡乱地谈论桑间与上宫。 【赏析】
满路吴民起颂声,愿言借寇向承明。春风三月棠阴下,多少儿童竹马迎。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郭谏臣的《送近冈吴太守入觐二绝》。全诗以赞美吴民的颂声和迎接太守的儿童为主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百姓对太守的热烈欢迎和深厚的情感。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译文、赏析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释义与译文: - 满路吴民起颂声:形容沿途的吴民都起立欢呼,赞扬之声充满了整个道路。 -
【注释】滁阳:滁州,今属安徽,有琅琊山。陆五台:位于滁州琅琊山南的五台山,山上有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碑刻。李渐庵:即李流芳(1578—1629),字谪生,号梅庵,江苏太仓人。许敬庵:许学夷(1574—1630),字敬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三丈:指陆五台。公馆:指琅琊山中的官署。赋别:赠诗留念。二绝:指两首诗。 译文:众山环列翠微屏,故旧相看眼并青。明月满阶宾客散
【注释】 平沙:平坦的沙地。 一望:一眼望去。 独上河梁:独自登上桥梁。 折柳枝:折下柳条作离别之用。 千顷:形容广阔无边。 碧琉璃:青绿色的玉石,这里代指河水,因为青色是玉的颜色。 【译文】 远远望着平直的沙地和京师相接, 独自一人走到河边的木桥上折下柳枝。 阳光明媚冰消雪融春天的河水上涨, 分明是一片广阔的青绿色玉石。 【赏析】 《过琉璃河》是唐代诗人高适的诗作,作于天宝五年(746)
【注释】 都门外报国寺:在今南京市东。 走马:形容马跑得快。 君门:指朝廷。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在南京的夜坐书感的诗。首句“征书岁晚下江乡”,是说他接到征书时,已到了年底,正从江乡赶来应征,说明他应征的时间很紧迫。第二句“走马来瞻日月光”,意思是说,自己骑马前来,是为了看一看这美丽的日月光,以抒发自己的思情。第三句“咫尺君门天万里”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离朝廷很近,但距离却象天一般遥远
注释:春月的光辉映照着碧绿的松树,我在庭院中悠闲地漫步。这几年来,我游历了湖海来到京城,现在在这空旷的宫殿里,只听到长乐钟的声音。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独自漫步于广庭的感怀之作。首句写月光洒落在碧绿的松林之上,显得格外明亮而宁静。第二句则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他在这里悠闲自得,仿佛与世隔绝。第三句表达了自己多年在外游历的经历,从湖海到京城,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为他的妻子韦氏写的一首七言诗。下面是对每句的解读和注释: 赠伊母太淑人 - 赠:赠送,这里指写给某人的诗歌。 - 伊母太淑人:伊母,即你的母亲;太淑人,是对妻子的一种尊称。 堂上萱花岁月长 - 堂上:在古代,家宅正厅通常称为“堂”。 - 萱花:又称“忘忧草”,传说可以使人忘记忧愁。 - 岁月长:表示时间长久,岁月悠悠。 阶前兰玉竞芬芳 - 阶前:台阶的前面
【注释】 五更:旧时把夜里三更到五更称作五更。 朝天:指上朝拜见皇上。 孤臣:孤独的臣子,此处自指诗人自己;孤臣即孤单的臣子的意思。 江海:指长江、大海。古人常以江海比喻国家。 孤臣捧檄:指诗人在万历朝(1573-1620年)为官时,曾奉旨出使他地。 圣人:指皇帝;这里指皇帝陛下。 赏析: 首句“五更膏沐去朝天,万历今朝又一年”的意思是,天还未亮就起床准备,沐浴后梳洗打扮,然后匆匆赶到京城去上朝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诗句释义: 1. 抱戚江乡六载余: - 抱戚:指悲伤或怀念,常用于表达对故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 - 江乡:指江河之滨的地区,通常与水相关的景象,可能暗示着远离故土的孤独。 - 六载余:六年多的时间,表明诗人在故乡已度过相当长的时间。 2. 灯前惊叹二毛初: - 灯前:在夜晚灯光下,可能是为了读书或思考而准备就寝之前。 - 二毛初
送马宪副同年之楚 昔日看花曾作伴,今晨把袂若为情。 欲知此后相思处,黄鹤楼前片月明。 注释: - 昔日:过去,从前。 - 看花:欣赏花朵。 - 作伴:陪伴。 - 今晨:今天早晨。 - 把袂(mèi):握手、拍打袖子,此处指离别时的动作。 - 若为情:为何要如此,即为何如此离别。 - 欲知:想要知道。 - 此后:今后。 - 相思处:思念的地方。 -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昌的古建筑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