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谏臣
诗句原文:袅袅柔条锁翠烟,随风乱舞绿窗前。楚王宫里人多少,如此腰肢亦可怜。 1. 诗词解读与赏析 - 诗的开头:“袅袅柔条锁翠烟,随风乱舞绿窗前。” 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了柳树随风摇曳的美丽景象。"袅袅柔条"形容柳枝柔弱而长,随风飘动,如同轻烟般朦胧;"锁翠烟"则形象地表达了柳树在春风中散发出的迷人香气,仿佛是春天的气息被轻轻锁住。"绿窗前"则点明了这一美景发生在室内
这首诗的翻译是: 男儿挺生天地间,英雄激烈如邱山。养育成就在磨砺,间关百折胡厚颜。 巾帼之遗不足耻,绿林之辈不足死。会须一忍在万全,方是英雄好男子。 君不见应侯昔为魏相客,青蝇白璧遭谗贼。拉胁折齿佯死馀,使车猥载来秦国。 立谈勇略万乘倾,相权赫赫诸侯惊。仇人亡命终授首,故人聊惜绨袍情。 又不见王孙昔日未遇时,淮阴年少争相欺。俯首俯伏出胯下,一市嗤笑无能为。 谁知事汉擒楚猴,油幢虎帐临淮流
雨织金丝绿未敷,隔窗偷眼看模糊。 画眉京兆今何处,试问双眉得似无。 注释: 1. 织:编织,这里指下雨。 2. 金丝:形容雨点细小如金色丝线。 3. 隔窗偷眼:通过窗户向外面看,眼睛被遮挡,只能偷偷地看。 4. 绿未敷:绿色尚未展开。 5. 画眉:古代女子的妆容之一,用黛色画眉,故称画眉。 6. 京兆:官名,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最高长官,此处指代某个地方官员或官员身份的人。 7. 试问双眉得似无
【解析】 此诗写秋晚山行所见景色。首联写秋晚山行所见景色,颔联描写征雁归林的情景,颈联写山中樵夫之歌,尾联抒发自己游山的遗憾之情。全诗意境清幽,语言质朴。 【答案】 译文:秋日傍晚我在道上行走,看到树林的末梢已经隐没在黄昏的余晖里,天边的残霞和暮色催人逐渐进入黑夜。不知从哪里飞来几点乌鸦归巢于傍晚的城堞,一行大雁叫着鸣叫在秋天的云天。 高高的烟雾笼罩着野地,连成一片,火燎原野的烟势随风飘荡
东风昨夜消残雪,弱柳丝丝渐堪折。 上林春色自多情,莫向河桥频送别。 注释:昨晚的东风已经驱散了残留的雪花,河岸边的柳树开始抽出嫩芽。虽然柳枝柔软,但足以承受离别的哀愁。春天的景色在上林苑显得特别多情,不要频繁地在这里送别。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谏臣所作的《戏为柳枝词赠别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之情。通过对春风、柳树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注释】 1.封邱道中:在通往封邱的途中。封丘,古县名,今属河南,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南。 2.昨拟走大梁:昨天打算往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去。大梁,春秋时为都城,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陈留镇。 3.览胜古汴京:游览古汴京的胜景。汴京,即北宋的东京,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 4.晨起延津境,忽作封邱行:早晨起床后,就出发了。延津,地名,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杞县。 5.山川本相似:山川本来都是相似的。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岸头柳色近鹅黄,丝短那堪别恨长。 - 岸边的柳树颜色接近鹅黄色,但这种颜色与离别时的悲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柳树的枝条细长,无法承载如此沉重的别离之情。 2. 寄语东风休作态,天涯到处断人肠。 - 我在这里向东风表达我的心意:不要做出任何姿态来干扰我的心情。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你都会无情地切断我的思念和情感。 译文: 岸边的柳树枝条纤细,难以承受离别的痛苦
赠吴少溪宫詹 国内贤豪士,如公复几人。 弃繻游上国,弹铗客平津。 意气凌霄汉,声华动缙绅。 穆皇初御极,潜邸昔为臣。 昼日方倾藿,秋风忽忆莼。 烟霞堪自老,风月未全贫。 安石登山屐,渊明漉酒巾。 竹林群结社,桃实几经春。 坐客金兰旧,庭闱玉树新。 陶朱同晚节,方朔是前身。 人并推耆德,时方礼逸民。 圣朝纁璧诏,早晚下枫宸。 注释: 1. 国内贤豪士,如公复几人:国内有很多贤明的人士
夏邑道中早行 东郊旭日迟迟起,好鸟枝头啼不已。三杯浊酒渐微醺,顷刻前行数十里。鞍马晨冲杨柳烟,旌旗夜湿梨花雨。风光到处自堪怜,随时欢赏人能几。 注释: - 东郊:指郊外。 - 旭日:初升的太阳。 - 枝头啼不已:鸟儿在树枝上不停地啼叫。 - 三杯浊酒:三杯酒喝得很醉。 - 顷刻:片刻,一会儿。 - 鞍马晨冲:骑马在清晨的路上疾驰。 - 柳烟:柳树的雾霭。 - 梨花雨:像梨花一样的春雨。 -
注释:河边的桥上,行人争着用青眼欣赏春天,因为春天的颜色不同于往常。留下柳条不要随意折损,因为春天到来时会有更多的人远行。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河畔的美景,以及人们对于春天的热爱和留恋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春日河畔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人间离愁别绪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