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于汴
【注释】 窥:观察。聒:喧闹,烦扰。底:何。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自我反省之作。“何处窥刚德?应于众聒时”,诗人以反问的语气,抒发自己对刚直不阿品德的向往;“初心原不恶,底事为人移?”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是否改变了初衷的疑惑,并进而思考自己改变的原因。 “省躬”是反省自身的意思。“省躬诗”就是写自己的反省之辞。从内容看,诗人似乎在自问,为何会失去刚直不阿的品性,而变得随波逐流呢?
. 日照不择地,雨润无遗草。 - 日照不择地:太阳的光线无论照在什么物体上,都能使其受光。这里的“不择地”意指太阳的光芒无处不在,没有选择。 - 雨润无遗草:雨水滋润大地,使草木得到滋养,不会遗漏任何一部分。这里的“无遗草”意指雨水对大地的照顾是全面而细致的。 2. 吾心藏仁机,嫉恶亦能槁。 - 吾心藏仁机:我的心中充满了仁爱之心,这种仁爱之心是隐藏在我内心的。这里的“仁机”指的是一种内在的
【注解】 省躬诗:自省之诗,即反省自己的诗歌。省躬,自我反省。 闻鸡频问夜,非是爱辛勤:听到鸡鸣就问夜晚何时了,并不是因为喜爱劳作辛苦。 老至光阴少,那能不惜阴:等到年老时,光阴也少了,哪里还舍得吝惜阴天。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退居林下之时,是一首自省之作。诗人以“闻鸡”起兴,言自己每日早起听鸡报晓、勤恳劳作,然而到了年老之时,却觉得时光易逝,不能不珍惜每分每秒,不能不吝惜每一寸光阴。
【注释】 (1)省躬诗:即反省诗,诗人自作的一首诗。 (2)名利真成祟,英雄奈尔何:指名利成为祸患,英雄又有什么办法? (3)清江平似席:形容江水清澈平静。 (4)倏忽起风波:指一时兴起就掀起了风波。 【赏析】 此为《自咏》一题的首篇,是一首反映作者对名利的看法和态度的诗歌。《新唐书·隐逸传》载:“李白好酒,游历四方,常预谋世事。天宝初,供奉翰林。”此诗当是他游历四方,在政治斗争中失意时所作
诗句释义: 1. “不慑于巨祸” - 这句话表示在面对巨大的灾难和困难时,不会感到恐惧或屈服。 2. “不怵于殊荣” - 这句话表示在面对荣誉和赞美时,也不会感到畏惧或不安。 3. “不眩于久昵” - 这句话表示在长时间的亲密关系中,不会被迷惑或迷失方向。 4. “白首鲜能行” - 这句话表示到了晚年,很少有人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译文: 在面对大灾难时,我从不感到害怕; 在受到赞誉时
【释义】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省躬”的形式,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昏庸和无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以“省躬”的形式,借古讽今,对封建统治者的暴虐、昏庸进行揭露。首句写饮毒身亡的人,在十年前饮下毒酒;次句写毒发身亡的人,在十年后饮下毒酒。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时间先后,实则暗藏讥讽:前者饮毒而死,后者中毒而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暴虐,才导致这样的悲剧
【注释】 省躬:反省。楫(jī):船桨,泛指航船。平地:平坦的地面,比喻平坦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题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开头两句写舟中人,后两句抒己意。首句以“请看”领起,直陈其事。次句以“江海”为喻,说明水路的平坦,与陆地上行走相比,其难易程度自然不同。三、四句写自己对人生道路的认识,指出人生道路上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每个人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各不相同
【释义】: 古人爱惜每寸光阴,一寸一寸地都有所用心。 古时不专门读书,但所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赏析】: 此诗是一首自勉诗。作者借古人惜时之词,勉励自己珍惜时间,专心致志地做学问。首句“古人惜寸阴”即从古人处得来;第二句“寸寸必有事”,则从自己经验得出。这两句一虚一实,虚实相生,以古人之事为引,而归结到自己身上,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认识和态度。第三句“古不专诵书”
【注释】 吾:我。省躬:自我反省。 完:完善,完备。 夭寿:早死。 关:何关,有什么关系。 人毁与人夺:遭到别人的诋毁与抢夺。 似隔几重山:好像隔着好几座山峰一样。 【赏析】 此诗写人生遭遇的艰难曲折,表现了作者不向命运屈服的倔强精神。 开头二句:“吾亦完其我,夭寿我何关。”大意是:我自己已经完满无缺,死亡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生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释义】 魂魄我依然存在,为什么不能随我而走。 夜晚的梦与白天一样真实,为何不去静心修炼? 【注释】 魄:灵魂;魂:精神。 由:跟随 修:修养 【赏析】 此诗抒发了作者对生死、梦幻及修行的看法。首句“魂魄我依然存在”,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永恒的向往和追求。后二句则表达了一种困惑和无奈。“夜梦原从昼,云何不静修”是说:夜里的梦境和白天一样真实,为何不去静心修炼。这里既表现了自己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