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佑
诗句解析: 1. 飞鸟曾闻载鬼车:这句描绘了一幅天空中飞翔的鸟儿被传说中的鬼车所吸引的景象。鬼车在古代神话中常常与死亡和超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因此这里的鸟儿被鬼车所吸引,可能预示着一种不祥的命运。 2. 粉香何事亦随邪:这里提到了“粉香”,可能是指花朵或蝴蝶的香气。然而,这种香气似乎也被卷入了某种邪恶或不幸之中,使得它变得不再纯洁。 3. 伤生不惜身投火: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极度珍视
注释:我在京华逗留了将近十天,又见到了东风御柳斜。客居之地不愿看到佳节过去,借人亭馆去看梨花。 赏析:此诗作于诗人被贬谪之后,时在长安。清明时节,春风和煦,正是赏花观柳的佳日。然而诗人却在京城中度过了近旬的时光,却只见到东风御柳斜,不禁感到遗憾。他不愿意过节,因为客居异地,没有亲人朋友陪伴,无法享受节日的快乐。所以诗人选择了去别人家看梨花,这也是一种别样的过节方式吧!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夏晚纳凉》:竹床藤簟晚凉天,卧看星河小院偏。 云影恰如衣暂薄,月华那得扇长圆。 清泉冷浸冰盘果,嘉树香笼宝鼎烟。 想是高楼风更爽,玉人闲按十三弦。} 夜静星河凉透心,玉人轻扇十三弦 夏日晚风送爽意,我独卧于竹床上,透过窗棂,看见天幕上的星星闪烁着微弱的光。微凉的晚风吹过,带来夜晚独有的清新,我轻轻展开手边的藤席,感受着凉爽的空气和夜的静谧。 抬头望向天空,我注意到云彩的形状宛如一幅画
【译文】 清晨起床,我呼唤童仆扫去落花,在石泉边用槐火煮茶尝新,感受春意盎然。 树林深处是蜜蜂的王国,帘幕之下是燕子的家。 柳絮随风投进砚台,竹枝摇影落入窗纱。 幽居生活不要以为没有官职,鼓吹乐犹存两部蛙声。 【注释】 暮春:指初夏时节。 石泉槐火:即“槐火”,古人烧槐火取暖。 蜂王:蜜蜂的领袖。 帘幕阴中:窗帘、帐幔等遮挡了阳光的地方。 柳絮:柳树的种子,随风飘荡。 竹枝:竹子做的乐器。 鼓吹
注释: 红甲:红色的头巾。 金盆和露捣仙葩,解使纤纤玉有瑕。 一点愁凝鹦鹉喙,十分春上牡丹芽。 娇弹粉泪抛红豆,戏掐花枝镂绛霞。 女伴相逢频借问,几回错认守宫砂。 译文: 红头巾,用金盆和露水捣仙花,解开了纤细的玉指上的瑕疵。 一点忧愁凝结在鹦鹉嘴中,春天的气息已经上到了牡丹芽。 娇艳如花的眼泪洒落成红豆,戏弄地掐出花枝镂空的红色霞光。 女伴相遇频繁地借问,几次错把守宫砂当成了红头巾
春日即事 晴日晖晖转绿蘋,东风应候物华新。 归来燕子已知社,开到海棠方是春。 浅碧平添湖面水,软红浮动马蹄尘。 杜陵野老虽贫困,援笔犹能赋丽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首句“晴日晖晖转绿蘋,东风应候物华新”描绘了明媚的阳光下,绿萍在水中摇曳,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第二句“归来燕子已知社,开到海棠方是春”,则通过归来的燕子和绽放的海棠花,暗示着春天到来的讯息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美人不见已连朝,况值春残景寂寥。 - “美人不见”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无法见到心仪之人的遗憾。 - “连朝”暗示了这种思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 “春残”指的是春天即将结束,增添了一丝哀愁和寂寞。 - “景寂寥”描述了景色的萧条和人的孤独。 2. 力不禁风红芍药,声偏宜雨碧芭蕉。 - “力不禁”描绘出一种无力抵抗自然现象(如风雨)的无奈。 - “红芍药”是春天的象征
事清明即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 游丝倒地终无意,芳草连天若有情。 满院晓烟闻燕语,半窗晴日照蚕生。 秋千一架名园里,人隔垂杨听笑声。 注释: 事 —— 事情、时令。 清明 —— 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即: 就。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 译文: 春风中梨花纷纷飘落,庭院里铺满了积雪,今年的清明节又来临了。 游丝倒地终无意,芳草连天若有情。 译文: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绘了寄生草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 首先看第一句“要路闲门两不过”,意思是说寄生草长在要道旁或门口的地方,不会经过那里,也不会去那里停留或生长。这里的“要路”指的是人流量大的地方,“闲门”则是指没有人经过的门,“两不过”则表示这两种地方都不适合寄生草的生长,因为寄生草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也不喜欢被人踩踏的地方。 接着看第二句“生来唯恋旧枝柯”
【译文】 过墙的新竹翠绿交叠,树阴里乌鸦聒噪。花开花落,荼蘼香到尽头,鸟儿叫唤,人思故园。煮茶汤沸风声转悠扬,梦见诗成日影斜长。落花满地,青子渐丰,金弹熟枇杷。 赏析: 首句写新笋出墙。“过墙”二字极妙,既写出了新笋破土而出的情景,又暗含着作者对新事物的赞美和期待。第二句描绘了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绿树阴阴”,形容树木茂盛,枝叶繁密,遮天蔽日;“噪乳鸦”,则形象地描绘了乌鸦在树上啼叫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