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不见已连朝,况值春残景寂寥。
力不禁风红芍药,声偏宜雨碧芭蕉。
寻常路隔疑春树,万一书来候晚潮。
况是频频移带眼,沈郎不复旧时腰。
诗句释义与赏析:
- 美人不见已连朝,况值春残景寂寥。
- “美人不见”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无法见到心仪之人的遗憾。
- “连朝”暗示了这种思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 “春残”指的是春天即将结束,增添了一丝哀愁和寂寞。
- “景寂寥”描述了景色的萧条和人的孤独。
- 力不禁风红芍药,声偏宜雨碧芭蕉。
- “力不禁”描绘出一种无力抵抗自然现象(如风雨)的无奈。
- “红芍药”是春天的象征,但“力禁”则表示这种美好被无情的自然所摧毁。
- “声偏宜雨”形容雨天带来的声响(比如芭蕉叶被风吹动的声音),显得更加突出和生动。
- “碧芭蕉”通过颜色和声音增强了对雨中芭蕉的印象。
- 寻常路隔疑春树,万一书来候晚潮。
- “寻常路隔疑春树”意味着平常的道路现在看起来似乎像是春天里生长的树木,增添了一种虚幻或不真实的感觉。
- “万一书来”表达的是希望有一天能收到书信的期盼。
- “候晚潮”暗示等待雨水的到来,可能与某种期待或盼望有关。
- 况是频频移带眼,沈郎不复旧时腰。
- “频频移带眼”形象地描绘了眼睛因为频繁地看而感到疲劳的情景。
- 用“沈郎”比喻自己的状态,暗指曾经的风华不再,失去了往日的魅力。
- “不复旧时腰”直接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现在身体状态变化的感受。
综合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在暮春时节的感伤心情。从对美人的怀念到对自然的描绘,再到个人情感的变化,诗人运用了一系列象征和比喻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深度,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