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瑄
黔阳九日 黔阳九日意何如,北望神京万里馀。 行院已无人送酒,故园应有雁传书。 铁冠不向秋风落,黄菊仍沾晓露舒。 霜满南天消恶气,锦囊何必佩茱萸。 注释:黔阳——今湖南西部的湘西地区。黔,古时对湖南一带的称呼。九月九日重阳节。这首诗是诗人在黔阳重九节作的诗。 黔阳九日意何如,北望神京万里馀。 注释:黔阳——今湖南西部的湘西地区。九月九日重阳节。这首诗是诗人在黔阳重九节作的诗。意:有什么感想? 意
【解析】 此诗是诗人送刘主事去贵州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画省”指京城长安;“黄甲”指科举中进士及第后所授官衔;“青云接踵来”比喻仕途通达。首联写送别之意,颔联、颈联写与友人的交往,尾联写祝愿之情。 【答案】 (1)画省官僚总俊才 长安城中的官员都是才华横溢的人。 (2)早知名誉动金台 早就知道您的名声会震动整个朝廷。 (3)细论黄甲联镳步 我们一同谈论着科举考试中的名次高低。
风雨霜台集暝烟,同官复此对床眠。 消怀酒味于人好,报喜灯花向客妍。 谈困尚夸肝胆壮,睡酣不觉鼓钟传。 明朝定是晴明候,通籍还应觐九天。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风雨霜台集暝烟 解析: “风雨霜台”可能寓意着某种政治或社会背景的复杂局面。而“集暝烟”则描绘了一幅夜幕降临、云雾缭绕的景象,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静的氛围。 2. 同官复此对床眠 解析: “同官”指的是同事或同行
诗句释义: 1. 持节俱从远地回 - 持节,指手持朝廷颁发的使者节杖,代表皇帝的权威或使臣的身份。这里指的是诗人与另一位官员(张勉夫)一同从远方返回京城或其他地方。 2. 连床两喜宿乌台 - 连床,形容两人一起休息时铺床叠被紧密相连。这里的“乌台”可能是某个地名或特定的环境,如官署、军营等,意味着与张勉夫同宿于此。 3. 谈诗细雨灯前落 - 细雨蒙蒙,为场景增添了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
【注释】 ①宁乡:地名,今属湖南。 ②岁暮:指冬季。萧萧:风声。雨不收:雨不下。 ③黄叶:泛指秋天所剩不多的叶子。 ④青林:青色的树林。犹自:仍然,还是。层丘:山冈。 ⑤传闻:传说,听说。累岁:连年。都无雪:没有降过雪。 ⑥三冬:指冬天三个月。总似秋:似乎一年四季都像秋天一样寒冷。 ⑦却忆:回忆。故乡天道正:回想故乡这个时候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天道:指气候。正:恰好、适宜。 ⑧迎霜:迎接初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篇的理解和背诵能力,主要考核诗歌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的理解掌握,思想情感的分析。该类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句的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注意抓住意象和关键词分析。“黔阳”是这首诗的第一句,意思是说黔阳古郡地处龙标山脚下,二水交流,风景秀丽,景色壮美。 第二句“风土往时为异俗,车书此日混遐荒”,意思是说黔阳这个地方以前风俗习惯不同其他地方
【解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本题中“廊庙只今登俊彦,不劳词赋吊湘潭”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句,表明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形势的看法。 【答案】 注释:①长沙:指湖南。②三苗:传说中原人被贬到南方后,三苗国侵占其地,故称中原人为“三苗”。③五岭:指南岭
诗句解读: 名郡前贤是旧游,我来回想兴悠悠。 少陵几醉樽中酒,子厚厚重题驿畔楼。 岳麓云霞常带雨,洞庭波浪远涵秋。 为邦谁似朱夫子,道与湘漓昼夜流。 1. 名郡前贤是旧游,我来回想兴悠悠。 2. 少陵几醉樽中酒,子厚厚重题驿畔楼。 3. 岳麓云霞常带雨,洞庭波浪远涵秋。 4. 为邦谁似朱夫子,道与湘漓昼夜流。 赏析: 长沙四咏(其一)是明代薛瑄的诗作,这首诗以长沙为主题
【解析】 题干是“答何永芳三首 其二 先写出每句的诗句,再写出全诗的译文”,这是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时,需注意以下四点:一要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写出诗句、全诗的译文;三要从题目上分析,看是否只要求某一方面,如本题要求写诗句,则不能写译文;四要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并把握诗歌的情感。本题中,“邵阳风土接湘衡”一句中的“邵阳”“风土”“湘衡”都是提示
宝庆喜雪 《宝庆喜雪》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雪花覆盖了整个楚地,霜台在清晨时分显得特别清美。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一夜瑶华遍楚壖,霜台晓色正清妍。 天从北极行时令,气肃南荒压瘴烟。 春信喜传庾岭树,客怀宁忆剡溪船。 观风使者无他祝,愿与官曹咏有年。 注释: 瑶华:比喻雪花像瑶玉一样晶莹美丽。 彻:完全、全部。 楚壖(ruán):指楚国一带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