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时持节按湖南,泽国风烟到自谙。
客舫尽应依水市,人家多是住山岚。
三苗已见华风远,五岭应知圣泽覃。
廊庙只今登俊彦,不劳词赋吊湘潭。

【解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本题中“廊庙只今登俊彦,不劳词赋吊湘潭”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句,表明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形势的看法。

【答案】

注释:①长沙:指湖南。②三苗:传说中原人被贬到南方后,三苗国侵占其地,故称中原人为“三苗”。③五岭:指南岭,为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活动地区。④廊庙:朝廷。⑤登俊彦:成为朝廷重臣(指入仕)。⑥吊湘潭:即作《吊屈原》诗。⑦湘江:在今湖南省东部。⑧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古称潭州。⑨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⑩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⑪潇水:即潇水,发源于广西兴安县,流经湖南省中部。⑫耒阳:今湖南省耒阳市,古称耒。⑬零陵: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一带。⑭郴州:今湖南省郴州市,古称郴。⑮衡山:在湖南省南部。⑯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⑰湘水:在今湖南省西部。⑱巫山:在湖南省西部。⑲云梦泽:在今湖南省北部。⑳汉江:长江在湖北省境内的支流,又称沔水。㉑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所在地。㉒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㉓湘东:今广东省东北部。㉔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

译文:

明时我身佩节杖出使湖南,湖南的风土人情我早已熟悉。

客船停泊的地方都依傍着水边的集市,百姓多住在山间云雾之中。

三苗已经看到华夏文明的远播,五岭一带也感受到圣天子的恩泽。

现在朝廷正招揽人才登上高官,不必再作那些吊屈原的《离骚》。

赏析:

这首诗首联写自己出使湖南时的观感。“明时”,即当政的时代;“持节”,即持符节奉命出使,古代出使外邦或内任官职,均用符节作为凭证。“按湖南”、“到自谙”,说明诗人到达湖南后很快就熟悉了这里的情况,并亲身体验了这里的民风民俗。颔联写诗人所见所闻。“客舫”,即客船;“依水市”,就是停泊于水边的市集。“人家多是住山岚”,说明当地民众大多居住在山中,而“岚”字也写出了山岚的幽深迷蒙,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当地人民朴实无华的性格特点。颈联写三苗已远离华夏,而五岭一带也能感受到圣天子的恩泽。“三苗”,古代部族之一,据传原居中国中原地区,后因被贬谪至此,所以后人常以“三苗”比喻被贬之人或小人。尾联写自己对当前朝政的看法。“不劳词赋吊湘潭”,意思是说朝廷有贤才,不需要我来作诗作赋去哀悼。诗人认为当今朝廷正是贤者用武之地,用不着像屈原那样去“吊”,他希望朝廷能广纳贤才,早日平定叛乱,恢复国家的稳定和安宁。

整首诗语言质朴平实,但意境深邃,感情真挚。它通过描写诗人对湖南风土人情的感受,抒发了他对于国家安定和人民安乐的深切期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黎民百姓的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