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瑄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宪府乘骢 - 宪府:指的是御史台,是古代负责监察和审理案件的机构。 - 乘骢:骢马,一种骏马,此处比喻官员的风采和能力。 - 旧有名:表示历史悠久,名声显赫。 2. 今秋偶尔会蛮荆 - 今秋:指当前的秋天,暗示时间的短暂和机会的难得。 - 偶尔:表示不是经常,而是偶尔或难得的机会。 - 蛮荆:泛指南方边远地区,如蛮荒、不发达地区。 3. 虹霓气接风云气 - 虹霓:彩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句内容,这是基础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诗歌的思想主旨、运用的手法等具体答题步骤,同时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连贯和流畅。 本题中,“大化无边岁月长,几年寒暑历荆阳”这两句的意思是:大化无边,日月长久。几年来在荆阳历经严寒酷暑。大化指佛家所说宇宙万物皆为一化的自然现象
独坐高堂蜡炬红,宛然秋与昔年同。 宦情不改来时淡,诗思浑如到日浓。 杨柳影斜帘外月,芰荷香老水边风。 莫言白笔南征久,赢得归囊一物空。 解析: 1. “独坐高堂蜡炬红”,描绘了一个独自坐在高大的室内,点着蜡烛的场景,红色的光芒在夜晚显得格外温暖和明亮。这里的“蜡炬红”不仅仅是颜色的描绘,也象征了作者的孤独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2. “宛然秋与昔年同”,表达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在探索诗歌的世界时,我们常常被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所吸引。下面将简要分析诗句: 1. 圣化如天统四溟:表达了一种对朝廷统治的神圣与广泛的认同感,如同天空之下四溟(四海)一样,无处不在的权威与影响。 2. 黔中封界掩荆衡:描绘了贵州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如同屏障一般,守护着这片土地和人民。 3. 壶头不复当时险:暗示历史的变迁带来的变化,曾经的危险不再,现在的平安让人感到欣慰。 4
诗句:剪烛空堂欲二更,堂前新雨夏虫鸣。 译文:在夜晚,我独自在空荡荡的书房中点燃了蜡烛,外面的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淅沥的声音。 注释:此诗是诗人薛瑄在夜晚独自在书房中的情景。“剪烛”意味着诗人在昏暗的灯光下读书或写作;“欲二更”表示时间已经过了晚上十点,即将进入深夜;“堂前新雨”指的是室外刚下的一场雨,而“夏虫鸣”则描绘了雨后的夏夜,蟋蟀的叫声显得特别清晰。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
诗句原文: 静得轩为刘佥宪赋二首 其二 晏坐高斋白昼闲,谩将生意静中看。 一帘时雨滋花竹,绕砌光风转蕙兰。 译文注释: 薛瑄(明代)的《静得轩为刘佥宪赋二首 其二》是一首描绘宁静生活的佳作。其中“晏坐高斋白昼闲,谩将生意静中看”描述了诗人悠闲地坐在书房中,静静地观察着生活的细节和美好。这里的“晏坐”意味着悠闲地坐着,而“高斋”则是指高远的书房或书屋
以下是对这首名为《沅州秋夜忽忆三年前秋夜之作二首 其二》的诗句及其翻译、注释和赏析的解析: 1. 诗句原文: 黔中今是第三秋,又听虫声四壁幽。 修竹林间天籁发,芭蕉叶上露华流。 知非渐拟高人化,学道宁忘长者谋。 好在灯花频送喜,沅江几日放归舟。 2. 诗句翻译: 黔中今日已是第三秋,四周寂静只有秋虫声。 在竹林间听到自然的天籁之音,芭蕉叶上露水滴滴流。 追求高洁的人格像高人一样
【解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赏析“身兼吏隐今如此,扰扰尘劳不用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现在自己身兼官吏与隐士两种身份,如今这样的生活实在是不堪忍受,何必还要为名利之争而烦恼呢!从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可以看出
【注释】 1. 春:春天。 2. 箫鼓蛮歌:指少数民族的歌舞声。 3. 溪峒:指山间溪边和深山林中,也泛指偏僻的地方。 4. 獞(yíng):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呼,这里指“猺”。 5. 官梅:官家种植的梅树。 6. 江柳:江边的柳树。 7. 春酒:春天酿制的美酒。 8. 瞻天:仰望天空,表示希望。 9. 未已:没有尽到,没有停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辰阳城立春时节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院中梅花 地位清高迥绝尘,官梅相对愈精神。 风霜拂处枝枝弱,霁雪消时蕊蕊新。 素质不移千古性,芳心长占四时春。 几回攀折情无限,笑比瑶华欲赠人。 注释: 地位清高迥绝尘:比喻梅花在庭院中的地位高洁,不与世俗之物同流合污。 官梅相对愈精神:形容梅花与官梅相对,更显得精神抖擞。 风霜拂处枝枝弱:指经受了风霜的考验,使得树枝变得柔弱。 霁雪消时蕊蕊新:指经过雪后消融,使得花蕊更加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