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默
【解析】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晚年的境遇,“劳生”指为官之苦。首句是说:我一生奔波劳碌,如今已是满头白发。第二句是说:在岁月流逝中,我已看透世事无常。颔联“飘然”,形容人神清气爽,超俗脱尘。“双鬓华”,谓两鬓已白如雪。颈联是说:我虽然已年老体衰,但精神不减当年。尾联用“览照”二字表明诗人虽年事已高却仍能自得其乐。 【答案】 ①劳生多故今老矣:人生充满忧患,而今已到了老年。②览照飘然双鬓华
注释 归来联骑踏明月:回到家乡,和亲人们骑马一起赏月。联骑,并排两匹马,比喻兄弟或夫妻。踏明月,踏着明亮的月光。 南去眇然神思遐:向南而去,神思飘渺而远。眇然,形容远行之人的神态;遐,遥远。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骑着马,带着亲人,一起欣赏月亮的情景。他向南而去,神思飘渺而远,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家园和亲人。这种情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弦,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注释】高标:指高尚的志趣。 韵:指诗的韵律。 小沼:小水塘。 浮荷花:即“浮莲”。 【赏析】这首诗是写荷花的。首句点明题旨,说荷花的高洁之姿,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它所托身之处。第二句紧承上文,以反诘的语气说明荷花的品格与高士相同,都不受世俗污染。第三句则进一步描绘荷花的风姿。“宜在”二字,表明诗人认为荷花最宜于生长的地方,就是这小池塘。“小沼浮荷花”,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风姿
注释翻译: 吴家风俗,我十分欣赏;但只缺少乌贼和虾蟆这两种。 赏析: 此诗为诗人对当时社会风俗的不满而作。吴家是当时的一个世家大族,作者在这里借以讽刺那些趋炎附势、攀龙附凤的无耻之徒。 “吴家风情”指吴地之风俗。“所中欲”意即所中之意。中,这里指心慕、喜爱。“但欠”指仅仅缺少。“乌贼”、“虾蟆”都是鱼鳖之类的水产品,这里比喻那些趋炎附势、攀龙附凤的无耻之徒
【注释】君:对他人的敬称。湘江:即漓江,发源于湖南境内的越城岭,流至广西后,与潇水会合,经桂林、灵川、兴安,入洞庭湖。湘江在今湖南境内为不流动之河,故云“不流”。《太平御览》卷八七五引《荆州记》:“秦始皇时,使方士求神药不得,乃潜遣千人,于湘中深岩中,以石作人,连鼓吹乐。因名之曰‘湘山祠’。”《太平寰宇记》载:“舜葬苍梧九疑。” 清:清澈。悲风愁雨:悲伤的风雨。 灵妃:指舜妃娥皇和女英。宝瑟
这首诗是蒋捷在得到友人的赠诗后,以次韵的形式回赠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九龙山高茂松竹,冉冉岚光真泼绿。 - 九龙山地势高峻,山上生长着茂盛的松树和竹子,云雾缭绕的景象如同泼洒的绿色。 2. 重冈复岭势峥嵘,五里垂杨排岸曲。 - 山峦叠嶂,形势险峻,岸边的杨柳排列成优美的弧线。 3. 云生洞口若拖缣,泉落田间如喷玉。 - 云彩升腾于山口,仿佛拖曳着细丝般的丝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秦望山 海上仙山与凡绝,迢迢弱水不可涉。 译文:海上的仙山与凡人断绝,遥远而深的弱水不能涉足。 注释:秦望山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东侧,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里的“仙山”指的是秦望山,它与世俗世界隔绝。“弱水”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代表无源之水,这里指代难以逾越的困境。 鸷膺蜂准岂不知,长生不死心未灭。 译文:雄才大略如关中王
【注释】: 斧斤牛羊肆残毒:比喻贪官污吏的暴虐无道。 古人已况牛山木:牛山木,《庄子·寓言》中的典故,说宋国的富人死了儿子,他的儿子哭得十分悲哀,而他的邻居却只是淡然地看着他。这个富人觉得十分奇怪,就去问邻居。邻居回答说:“你的儿子不过是一堆腐木而已。”富人听后,便把儿子的尸体扔在了野外,让野鸟和野兽去吃。后来,他看到那堆腐木被野兽啃食,又变成了一具尸骨。富人感叹地说
季子庙 巢由高风不可及,后世家邦皆子袭。 东周不竞诸侯强,中原未许干戈戢。 修盟歃血血未干,稷草离离战鬼泣。 阖庐释楚夫概奔,公子纠杀桓公入。 兄弟之间宁固多,旦正衣冠暮成执。 前规旧辙不远人,呜呼季子其肯立。 吴民犹有德吴心,庙貌相望在封邑。 怀古令人忆惨悽,日落疏林风习习。 注释: 1. 巢由(Chao You):传说中的贤人,传说中曾隐居于深山之中,以树为巢,以土为垣,过着清贫的生活
君山 君不闻吹箫得仙双帝子,宅门敕牌金书字。 又不见马家堂宇色未昏,宅门题作奉诚园。 注释:我听说在古代楚国有一位吹箫得到仙人的双帝子,他们的家门上写着“金”字。又听说在马家的堂宇中,还没有黄昏,就已经被命名为奉诚园了。 古来将相多高第 今不为园即为寺。 注释:自古以来,那些身居高位的将领和大臣,他们的府邸大都建有高楼大厦。如今,这些府邸有的已经变成了寺庙。 吾观黄歇相楚时 岂意异时真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