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轩
注释: 门阚泉川:指门关泉水和川流的景色。门阚,即“门关”,古代地名。泉水,即“水泉”。 南海浦:指珠江入海处的海口。南海浦,古称广州湾,在今天的广东省广州市南边。 地雄都府左龙岗:指地势雄浑的地方是都城府邸左侧的龙岗(山)。都府,指京城;左,方位词,左边。龙岗,古代地名,今广东深圳市附近有一处名为龙岗的地方,因形似一条龙而得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雄伟壮阔的景象。首两句“门关泉川南海浦
注释:庾岭,即赣岭,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南徼,南方边境。潮阳,即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岭南山水画卷。首联写山峦连绵,地势险峻,如同一道屏障,将岭南地区与中原隔绝开来;颔联则描绘了江水奔腾,汇入潮阳,成为上流,展现了岭南地区的壮丽景色。整首诗通过对山川河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岭南地区壮美的赞叹之情
注释:插遍了黄花,您就要上路了。 赏析:此诗以送别为题,写诗人送友人远行时所见的景象,抒发惜别之意。首句“插尽黄花君上路”,意谓在秋日的黄菊开得正艳的时候,你将要踏上征程。“插”字用得极妙,既表明了季节,又暗示了饯别的场合,还烘托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诗句释义 1 白衣仙人无住著,补陀落伽渺云海。为大导师安乐国,歙然遍应河沙刹。 白衣仙人:佛教中的修行者,常以白衣示人,象征着清净和超脱。补陀落伽:一个地名,可能是一个修行的场所,代表着修行者的精神寄托之地。为大导师:观音菩萨被认为是最大的导师,她的智慧能引导众生走向解脱之路。 2. 世界热恼或有闻,曾不旋踵垂覆护。众生心念非一种,皇皇不足尝有求。 世界热恼:指世间纷扰、烦恼。曾不旋踵
【注释】 扪萝:攀着树枝。孤峰:山峰。红藓斑班杖屦踪:红色的苔藓在杖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痕迹。半岩松:山腰的松树。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攀登西峰院,登上孤峰,欣赏晚霞,观赏落日余晖中的山景和松树的美景。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首句“扪萝百尺上孤峰”,描绘了诗人攀爬至高处的景象。诗人通过“扪萝”这一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性格特点。接着
译文 清溪行 山色碧与溪,扁舟泛落晖。 水烟帆界破,水鹭桨惊飞。 岛屿随流曲,渔监隔岸微。 月明何处宿,待访子陵矶。 注释 1. 山色碧与溪:山色和溪水的颜色交融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碧”指的是山的颜色,而“溪”指的是流动的河水。 2. 扁舟泛落晖:扁舟在夕阳的余晖中泛动,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悠扬的感觉。这里的“扁舟”指的是小舟,而“落晖”则是指太阳即将落下的景象。 3.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赞僧宗佑真:这是对僧人宗佑真(或宗佑)的赞扬。 2. 不是十二面:这里的“十二面”可能指的是佛像的十二面像,也可能指其他具有十二个侧面的物体或形象。 3. 虚堂空寂寂:形容寺庙或禅室空旷、寂静的环境。 4. 不是一千年,丛林声呖呖:这里用“一千年”来表示时间之长,而“丛林声呖呖”则形容寺庙中的钟声响亮。 5. 奇哉丹青者,具增减不得:赞叹宗佑真的才华横溢
【注释】 ①题志添禅师:作者为题写志铭,以记师事。 ②车轮马足走尘烟:指车轮滚滚,马足疾驰,扬起尘土飞扬的烟雾。这里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成都繁华热闹的景象。 ③竞看:争相观赏。成都,古都,今四川成都,唐代时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当时这里灯市繁华,人们争相前来游览。 ④亭下雪:亭子之下铺满了白雪,指成都的观花亭。 ⑤庵禅:僧尼居住的小房舍,这里指禅师所住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
【注释】汀州:地名,今属福建。兴废事:旧州城兴建、废毁的历史。笙歌地:笙歌声声不断的地方。剑戟营:指当年军队扎营的地方。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里,以历史为鉴,对“兴废”之事作了深刻的反思。 “五百年前兴废事”,诗人首先提出问题,指出旧州城从兴盛到衰亡,历时五百年,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至今人号旧州城”,诗人接着感叹,时至今日仍然有人称旧州城为“旧州城”。这两句是说
这首诗的格式是七言律诗,每句五字,共有四句。 第一句“楼上斜阳遇似飞”,描绘的是夕阳斜照在楼阁上的景象,给人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感觉。 第二句“楼前秋景透人衣”,描述了秋天的景色透过窗户,照射到人身上的情景。这里的“秋景”可能指的是落叶、枯黄的树叶等秋天的元素。 第三句“横碧烟岚浓可扫”,描绘的是烟雾弥漫的景象,给人以朦胧而神秘的感觉。这里的“浓可扫”可能是用来形容烟雾弥漫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