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水
这首诗的译文是: 去年宋江在山东起事,白天横戈侵犯城郭。 杀人如剪草一般,九重天闻之哀愁。 大书黄纸飞敕到来,三十六人同拜爵位。 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今年杨江起河北,战阵规绳视前作。 嗷嗷赤子阴有言,又愿官家早招却。 我闻官职要与贤,辄啖此曹无乃错。 招降况亦非上策,诱导潜凶嗣为虐。 不如下诏省科繇,彼自归来守条约。 小臣无路扪高天,安得狂词裨庙略。 逐句释义如下: 1.
徐太宰生日 虽有盟好数弃捐,民贫到骨瘼未痊。 宿弊如毛费除蠲,仁祖良规人所便。 熙丰法误今判然,斡旋鸿钧须至权。 规规小手徒自缠,昔欲裕民反招愆。 兹其时矣盍勉旃,无使治行专颍川。 上天有意扶危颠,俾公之寿自绵绵,不须辟谷学神仙。 注释: - 徐太宰:指徐侨,北宋大臣、名臣。 - 盟好:指宋与西夏的和约。 - 民贫:百姓贫困,生活艰难。病未痊:疾病未愈,身体虚弱。 - 宿弊如毛
“涧底战骸霜雪枯,笼烟万瓦半荒墟。流离赤子马前泣,争问九重知也无。”是宋朝诗人李若水所创作的七言绝句作品《次韵张济川二首》中的开篇两句。 诗句中“涧底战骸霜雪枯”描绘了一幅战争后荒凉的景象,涧底的战士骸骨被霜雪覆盖,展现出一种凄凉与悲壮的氛围。这种景象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达出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的摧残。同时,“笼烟万瓦半荒墟”则进一步描绘了战后废墟的破败情景,万瓦之间弥漫着烟雾
【注释】: 1. 东风无迹秀芳草:东风,春风。秀芳草,指春日的花草树木。 2. 野鸟不言衔落花:野鸟,即小鸟,不鸣叫。 3. 赏析:此诗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东风无迹秀芳草”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而东风只是轻轻吹过,没有留下痕迹,反而使得芳草丛中更加生机盎然。“野鸟不言衔落花”则是写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小动物们忙碌地采集食物,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画面生动
诗句释义: 1. 父老沾襟讼不平 - 描述了地方民众因为不公或冤案而感到悲伤和愤怒,他们因正义未伸而感到心碎。 2. 千岩鬼哭乱泉声 - 表达了山中鬼魂哭泣的声音,可能象征着冤屈或不公之事,与“讼不平”相呼应。 3. 乌鸢误饱忠义肉 - 乌鸦和老鹰误食了那些为忠义牺牲的人的肉,这里的“乌鸢”指代残忍的鸟类,而“忠义肉”则指那些为了正义而献出生命的人。 4. 点检战功谁眼明 - 在这里
剖析祸福声琅琅,傥昏不从死亦昌。 辇钱五万倡厥乡,少顷倚叠平山冈。 徽长钩大饵鲜香,彼其喁喁果争尝。 戢牙伏爪威弭藏,再拜称谢君策良。 径取渠帅众共戕,氛霾卷剥清风飏。 万室相贺欢声长,微斯人兮吾俱亡。 姓名朝夕奏未央,帝曰太守乏惠康。 几使赤子罹祸殃,予嘉汝节敌秋霜。 锡之京秩厉勤王,图厥后效吾所望。 忠义之风久微茫,君今与古争煌煌。 我作此诗备遗忘,会有史笔流芬芳。 注释: 1.
《归家》 陇头一片白云飞,仆乎束装吾欲归。 故人故人莫强挽,箧中流尘昏泪衣。 泪衣虽昏尚堪著,庭前儿戏慈颜乐。 官高如天印如斗,问君此乐应还有。 注释: 1. 陇头一片白云飞:在陇山之头看到一片白云飘荡。 2. 仆乎束装吾欲归:形容我匆匆忙忙地收拾行李,准备回家。 3. 故人故人莫强挽:老朋友不要勉强我,我要回家了。 4. 箧中流尘昏泪衣:我的箱子里装满了岁月的痕迹和尘埃,衣服上也沾满了泪水。
诗句释义: 1. “伤哉野老村下居”:“伤哉”表示对某人或某情况的惋惜和同情,“野老”指农村的老人,“村下居”指的是在村庄下的住所。 2. “瘠田几亩聊自锄”:“瘠田”意味着贫瘠的土地,“几亩”表示数量不多,“聊自锄”则表示仅够勉强自己耕种。 3. “卒岁辛勤输税外,倒囷试量无斗储”:描述了全年辛苦地工作却无法满足生活需要,“输税外”指的是除了交税之外还要额外劳作
徐太宰生日 潭潭相府开日边,瑞光错落胜非烟。 珊鞭皂帽千骑联,袖中各有崧高篇。 惟公妙年少比肩,笔底词藻争春妍。 千佛经上名高悬,层霄未许孤鸿鶱。 牛刀稍奏惊九天,召对紫殿席为前。 舌本治道如涌泉,重瞳屡瞩眷予偏。 骎骎台省难淹延,径跻政府持论坚。 彼奸不容外蕃宣,寺人炎炎国柄专。 力尝抗之甘下迁,吾道不行乃命邅。 岂能俯首学阿谝,青云斜飞二十年。 皇家累圣宝箓传,太平推在商周先。
【注释】 1. 村家:乡村的人家,此处指农家。爱桑如爱儿: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喜爱桑树,比喻桑树与农人关系密切。 2. 问尔伐此将何为:问你为什么要砍伐这棵树。 3. 几年年荒欠官债:连年饥荒欠下官府的债务。 4. 卖薪输赋免鞭笞:卖了柴禾缴纳赋税,免去了鞭打之苦。 5. 来春叶子应不恶:来年春天的桑叶应当是很好的。 6. 邻家宜蚕有衣着:邻家的蚕已经吐丝成衣了。 7. 我独冻坐还歔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