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梦桂
【注释】 (1)三边:指今四川、云南一带的边地。剑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是入蜀的重要通道。 (2)风月:自然景色。 (3)“如今”二句:意思是我在这里住下来,但风光美景却无缘独占。 【赏析】 《舟次卷雪楼四首》,载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诗题下自注:“过剑门后,至成都,泊于卷雪楼。”卷雪楼在成都浣花溪畔。此诗为作者在成都时所作。前两句写诗人游历边塞的经历。第三、四两句是说诗人此次来成都
【注】: 有书有史聊遮眼,半瓦半茅还是家。 莫道幽人无受用,铜瓶遍插木犀花。 【译】: 家中书籍与史书相伴,半砖半瓦也成我家。 不要认为隐者没有享受,我的铜瓶里插满了木犀花。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起,“有书有史聊遮眼,半瓦半茅还是家”二句,描绘了一幅简朴的农家景象,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接下来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以“莫道幽人无受用”一句点明主题。在诗人看来,隐居山林
``` 梦觉归来涉旧园,共寻幽事有梅仙。 乍穿绿竹教成径,莫踏苍苔破却钱。 ```poem{重次龚子辉平塘韵三首} 注释: 1. 梦觉归来涉旧园:醒来后回到了旧时居住的园林里。梦觉归来,即醒来的意思;涉,指的是进入或踏入;旧园,表示曾经居住过的花园;涉旧园,即进入过去的家园。 2. 共寻幽事有梅仙:共同寻找那些隐藏在深处的美好事物,如同梅花仙子一般优雅脱俗。共寻,意味着共同探寻或寻找;幽事
```plain 生怕老来先告老,却于闲处不禁闲。 不将黄卷遮双眼,便卷朱帘看远山。 注释:害怕年纪大了就不得不退休,但即使在闲暇之余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悠闲。不让厚重的经书遮住双眼,而是要卷起窗帘欣赏远方的山景。 赏析:诗人陶梦桂以淡泊明志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晚年生活,他深知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因此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光,不愿让忙碌的生活消磨掉宝贵的时光
【注释】 1.平塘:地名。在今浙江桐乡西南,有平塘山,山上有平塘寺。 2.重次:重新作。 3.龚子辉:作者的朋友。 4.简编:书札。 5.本无:本来就没有。 6.荣华:富贵荣华。 7.懒惰人:懒散的人。 【赏析】 《重次龚子辉平塘韵三首》,是南宋诗人王柏的组诗作品。此诗为第三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看法。全诗如下: 白发多时精力少,绿樽疏后简编亲。 本无世上荣华分,莫作山间懒惰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先茔之左得生圹喜而示儿: 注释 - “先茔”指的是祖辈的墓地,“生圹”则是在墓地中挖掘的用于埋葬的空地。“示儿”即告诉孩子们这个秘密。 赏析 - 诗中通过描述在祖辈墓地中发现了一个生圹的情景,表达了对家族传承的重视和希望。这种发现可能意味着家族中有未被发掘或遗忘的遗产,从而引发对家族历史的思考和尊重。 2. 鼓楼冈上旧坟头
【赏析】 这是五首七律中的第二首。全诗写景,抒发感慨之情。前四句以平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心力不如少壮时的充沛,但园里的菜蔬比从前更丰盛;院中长满野草,小径被苔藓覆盖,门前用荆棘编成的篱笆和竹子扎成的门扇,虽然简陋却很实用。后两句写自己对世事的感悟,表达了诗人虽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 “心力较衰于少日,园池差胜似前原”。心力不如少壮时,这是指作者自感衰老
诗的原文: 边檄烟尘日涨天,天教老病唤归田。 从君试问平塘水,更照衰容得几年。 接下来进行诗意解读: 1. “边檄烟尘日涨天”:这句描绘了边塞战争带来的混乱和尘土飞扬,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环境的恶劣。 2. “天教老病唤归田”:这里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哀,天意似乎在让一个年迈多病的人回归田野,结束他的痛苦生活。 3. “从君试问平塘水”:诗人以询问的方式引出下文,可能是在寻求答案或启示
诗句:家园指拟似淇园,惜笋兼存上下番。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美好回忆。"家园"指的是作者的居住地,而"拟似淇园"则表明了作者将家乡的美好比作古代著名的园林淇园。"惜笋"可能是指珍惜竹子,因为竹子在诗中被多次提及。"兼存上下番"意味着同时保留上山和下山的道路。 译文:我的家园就像淇园一样美丽,我珍惜每一株竹子,同时保留上山和下山的道路。 赏析
注释: 平塘三首次子辉韵:在平塘三次栽种的稻谷,第一次收割时丰收了,第二次又因为天旱而歉收。现在第三次又收割了,虽然还是歉收,但是依然可以和月色一同进入柴门。 归来荒却旧田园,手自诛锄又一番:我回来后荒废了旧时的田园,自己动手铲除杂草,又是一番劳作。 江上清风终耐久,依然和月到柴门:江上的清风始终能够持久,月亮依旧照进我的柴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