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梦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话的逐词释义: 1. 秋水:这里指的是秋天的清澈水面,常用来形容水的颜色或状态,如“秋水共长天一色”。 2. 清明镜不如:这里的“清明镜”可能是一种比喻,将明亮的水面比作一面镜子,与“不如”相对应,表达了作者对水面清亮、透明程度的赞美。 3. 含羞照影:形容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样子,如同羞涩的女子害羞地低头。 4. 独红蕖:特指一朵红色的荷花
平塘三首次子辉韵 平筑三塘共一园,个中宜著老癯仙。 随缘妆点非难事,粗果闲花不值钱。 注释: - 平筑三塘共一园:在平塘地区修建了三个池塘,共同组成了一个园林。 - 个中宜著老癯仙:在这个园林中,适宜居住一位年迈而清瘦的仙人。 - 随缘妆点非难事:按照自然规律来点缀,这并不算太难的事情。 - 粗果闲花不值钱:一些粗茶淡饭和闲适的花朵也不值得过分看重。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宁静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诗句解释: - 尘埃满面雪蒙头:形容天气寒冷,脸上和头发上都沾满了雪花。 - 只合沧洲把钓钩:只能到苍州去垂钓。沧洲,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鱼,这里比喻深山老林。 - 乡里故人今日少:故乡里的老朋友今天很少了。 - 山川英气一时收:山河中的英雄气概一时间收敛了。 - 绝怜逝者成千古:非常可怜逝去的人成为千古流传的故事。 -
注释: 一片好诗如片月,半生愁杀镂冰翁。——一片好诗像一轮明亮的月亮一样照亮人心,但半生的辛酸却让“镂冰翁”(刻字的人)愁煞。 多情误以苦为乐,众体疑于异却同。——多情的人往往将痛苦当作快乐,而不同体裁的诗词却因风格各异却有相同之处。 几度手抄方刻枣,数茎发在已如蓬。——多次手抄才把诗歌刻成枣木版,几根头发已经脱落如同蓬草一般。 江湖醉墨争驰骋,谁识岩灯夜夜红。——在江湖中醉酒挥洒笔墨
【解析】 1.五首:五首诗。感怀:感慨、思念。间关:音节高亢、抑扬顿挫的样子,形容歌声或乐声美妙动听。陷阱:指险境。剡(shàn)壁:指山崖上削平的石壁。新:更新,这里指一年一换。 2.毫: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一寻为八尺,合三十三丈为一“仞”。没有毛羽,比喻人没有才能。 3.涓:细流。埃:尘土。 【答案】 译文:每回想那美妙的歌声,就像山间的清泉在石壁上回响,一年一换
【注释】 1.杏园:唐代名胜,在长安城南。 2.旁人:指宾客。 3.神仙:这里比喻高官显贵。 4.废耕织:不再从事耕种织造。 5.公家:国家。 【赏析】 《感怀五首》是一首描写官场的讽喻诗。诗人通过对比,揭露了那些当官者只知享乐,不知劳动的丑恶本质;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也反映了他厌恶剥削的思想感情。 全诗共五首,前四句为第一首,第五句为第二首。 第一首开头四句是说:“记得当年宴杏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理解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是赏析的基础。此诗的首句“极高明楼饮散次韵二首”中的“极高明”、“楼饮散”是诗人饮酒时的情景,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第二句“有景可观无远近”,是写酒后景色的美好,但这种美好并不在远近之间存在差别,这是对自然景物的赞美。第三句“新楼真是极高明”,诗人把新楼写得如此高妙,这既是对新楼的赞美,也是对友人的赞美。第四
【注释】: 佐岳:辅佐帝王,这里比喻做官。服色:服饰颜色,这里指官职的颜色,古代的官服是紫色。芙蕖(fú quán):荷花,这里比喻自己的官服。腰下如何不见鱼:意思是说,腰下的官服上怎么没有“鱼”字呢?“鱼”字在这里是双关语,既指官服上的纹饰,又比喻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辞别朝廷后回归家乡时的心情。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自由
【注释】 登胡氏楼:登上胡氏的高楼。 露华白:露水晶莹,犹如白色的花。 天边云浪开:天空中云朵翻腾,宛如江河中的浪涛。 好风何处起:何处有好风?这是设问句,表示对风的向往和好奇。 和月入帘来:月亮与风一同进入窗帘,给人一种静谧、和谐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胡氏高楼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首句“草际露华白”描写了草间露水的晶莹剔透
注释:我还记得,当年身居朝廷两度任职,却未能拜见我的双亲。即使累次被赠官加封,也还是报答恩情未尽。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双亲未能亲自拜见的遗憾之情。首句回忆诗人两度任职时的情景,颔联表达了诗人对未能拜见父母的愧疚之情。颈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报效国家的决心,尾联则是诗人对自己行为的总结与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