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铉翁
【注释】 春欲暮:春天即将结束,暮指傍晚。雪作不已:雪花不停地飘落。简子新:即简文帝,南朝萧纲的小名。 【赏析】 此诗为五律,是一首咏怀诗,写诗人归老田园的心境。首联以“和平心事”和“淡泊生涯”点出作者归隐的动机与志趣。颔联写诗人对人生、名利的看法,认为人生在世,万事皆空,只有归梦才是真实的,归梦是人生最美好的境界。颈联写诗人已看破名利得失,对世事不再关心,只追求心灵的安宁。尾联总结全篇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过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中秋日菊盛开”,意思是说在中秋节这天,菊花盛开了。“天宇高寒露欲零”的意思是:天高气清,寒露将要降落。“城头月色正亭亭”的意思是:城头的月亮高高地挂着。“诸公定有惊人句”的意思是:诸位诗人肯定能写出惊人的佳句。“施与波神月下听”的意思是:让那些浪子听了,让他们在月光照耀下洗心革面吧。
注释: 1. 年年菊占晚秋清——每年这个时候,菊花都占据着秋天的清静。 2. 今夕东篱放早英——今夜在东边的篱笆下,我释放了第一批菊花。 3. 月共黄花如有约——月亮陪伴着黄色的菊花,仿佛是它们之间有某种约定。 4. 花开半夜月偏明——花朵在半夜开放,月光却显得更加明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中秋夜晚,诗人在东篱下观赏菊花盛开的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诗意。诗中通过对菊花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绝。上片“瀛海茫茫又晚秋,瀛山漠漠几浮沤”,写诗人在海上眺望,只见茫茫大海与晚秋景色融为一体,海面上只漂浮着几个小岛,像几朵浮沤一样渺小。下片“人间底事登高处,来上元龙百尺楼”,作者以元龙自比,抒发了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情感。 【答案】 译文: 在浩瀚无际的大海上远眺,只见茫茫秋海和晚秋景色浑然一体,海面上空漂浮着几座小岛,像几朵浮沤一样渺小。 赏析
【注释】 晚步:散步。 闭门自要身心敛:独自关门,专心致志地修养自身。要,要领。 出户方知天地宽:走出门来,才知道天地之广。方,才。 晚步中庭人不识:晚上在庭院里散步,别人却不认识。晚步,傍晚散步。 道余痴想白云端:说我是痴人说梦话,想到云彩之上。道,说。余,我。痴想,胡说妄想。白云端,比喻高远之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翱的作品《赠刘善师》中的名句。诗中描绘了一个人在庭院中独自散步的情景
《春欲暮雪作不已简子新》是宋代家铉翁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感慨。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释义: - 首句“春欲暮雪作不已简子新”:“春欲”意味着春天即将到来,而“暮雪”则暗示了冬天的寒冷尚未完全消散,春天的气息还未完全展现。“作不已”表达了春天迟迟未到的情景,“简子新”可能是诗人自喻或他人的名字,寓意着一种新生的希望和期待。 - 次句“庭前草色浑未露”
注释: 中秋月蚀 ——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是一年之中月亮圆缺变化最大的时期。月蚀,即月亮被太阳光照射而产生阴影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满月之时。 邦人鸣钲救月 —— 邦人,指居住在这个国家的人们。钲,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钟,中间有孔,可以用来敲击发出声音。这里的“鸣钲”指的是人们用乐器来模仿月亮的声音,试图驱散月亮上的阴影。救月,即拯救月亮,让它恢复正常的光明。 不约而齐 ——
《春欲暮雪作不已简子新》是宋代家铉翁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乍暖轻寒春正深:初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春天的气息正浓郁。 2. 晚云犹解作同云:傍晚时分,云彩仍然像往年一样汇聚在一起,形成壮观的云海。 3. 从教门外雪三尺:尽管外面的风雪肆虐,但诗人依然坦然面对,不以为意。 4. 认取沂边春十分:在沂河边,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中秋月蚀,邦人鸣钲救月。不约而齐,中原旧俗犹有存者,感而有作。 译文: 中秋之夜,天空中出现了月蚀,全城的人们一起敲响铜锣试图拯救月亮。虽然我们并没有事先约定,但却能齐心协力地面对困难。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人情味的土地上,许多传统的习俗仍然得以保留和传承。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月蚀为背景,展现了人们在灾难面前团结一心,共同应对的场景。通过描绘人们敲响铜锣试图拯救月亮这一细节
【注释】 1. 蓓蕾:指含苞待放的花骨朵。黄花:黄色的花朵,这里泛指菊花。径:小路。朣胧:朦胧的样子。佳月:美好的月亮。出云:从云中出来,形容月亮皎洁明亮。瀛公:指张九龄(737-815),字子寿,唐代著名诗人。 2.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中秋时节,菊花盛开的景象。首句“蓓蕾黄花当径开”,描绘了菊花在小路上绽放的情景;次句“朣胧佳月出云来”,则描绘了明月从云中升起的美丽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