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诗句:本是灵和殿树。又作章台飞絮。 注释:灵和殿是古代皇家祭祀用的庙宇,此处的“树”指的是灵和殿中的一棵古树。“又作章台飞絮”,章台是古代长安街的名称,此处的“飞絮”指的是飘散的柳絮,喻指春天即将离去。 译文:这棵树原本是灵和殿中的古树,后来化作了长安街上的飞舞柳絮。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春日里灵和殿的古树和长安街的飞絮,表达了时光易逝,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
【注释】 江渚:江心小洲。 寒生霜厚:江水结冰,霜重。 沁彻衾儿风透:夜露浸湿了被子。 月上片帆收,愁听钟声远岫:月亮已爬上半空,船帆也收拢了,听着远处的钟声和山峰的回声。 岭梅清瘦:山间的梅花更显得清瘦。 【赏析】 《如梦令·晓泊》是宋朝词人辛弃疾的组词作品。此词以“晓”字起笔,描绘了一幅江渚晓泊图景:晨曦初照,霜降江面,寒气袭人;夜露浸湿衾衣,晨起听钟声,山间梅花更似清瘦。全词语言质朴自然
昨夜霜浓风骤,只恐梅花僝僽。 晓起探园林,却喜寒香依旧。 知否,知否,欲折还怜纤手。 注释解析: 昨夜霜浓风骤: - 描述昨夜天气情况,霜重风急。 - “霜”和“风”都是寒冷的象征,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早晨氛围。 - “浓”和“骤”强调了天气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只恐梅花僝僽: - “只恐”表示担忧或恐惧的心情。 - “梅花”是中国传统四君子之一,象征着高洁、坚韧。 -
晓起画栏濡透。叶叶枝枝如豆。风过碧梧摇,滴滴绿珠齐溜。 重九。重九。酿与江枫为酒。 注释:早晨起床后,我在栏杆前画地写字。树叶和树枝上露水沾湿,如同一颗颗豆子。微风吹过碧绿的梧桐,叶子在轻轻摆动,水滴像一串珍珠一样从树梢滚落下来。又到了重阳节了,又是一年菊花盛开的时候。 赏析:这首词写秋日景色,清新自然,意境悠远,富有诗意。上片描绘了作者早起在庭院中看到的景象
【注释】: 1.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南浦”“乐游原”。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 2. 今夜梦魂无定:意思是今夜的我,像梦中的人一样没有固定的归宿。 3. 多被琼箫吹醒:意思是被美丽的箫声唤醒。 4. 廊外月如潮:在廊外看到月亮就像潮水一样。 5. 翠袖宵来慵凭:意思是穿着华丽的袖子(即衣服)晚上来的时候感到困倦,懒得靠它。 6. 人静:意思是人们都很安静。 7. 风弄一帘花影
【注释】: 银缸:古代铜制的灯台,形如银。吹隐:吹灭灯花。 绣幕风欹(qī):形容风轻轻摇动着帷幕。欹,倾斜。 好梦总难成,月上花枝交映:好梦总是难以实现,月光照耀在鲜花上,交相辉映。 深省:仔细思考。 枕上独吟清冷:在枕头上独自吟咏,感受到一种清冷的寂静。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闺怨之作。词人以“好梦总难成”和“月上花枝交映”两个意象,表达了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赏析】 《如梦令·寒食前一日,见邻家有作秋千之戏者》是宋朝文学家叶绍翁的词作。此词上片写春日景象及女子游戏;下片写春日斗草活动及女子对男子的嗔怪。全词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清明画卷,语言自然流畅,风格清新活泼,充满了生活气息。 词的上阕描写清明节时,作者在寒食节前一天见到邻家女子正在荡秋千。“节近”三句,点明时间,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烟柳丝丝绿瘦”一句,以景衬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要熟读原诗,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圈出原诗的关键句和重要信息点,最后再进行概括。 理解全诗的意思。这是一首即兴之作,作者以炉中缭绕的香烟、院中的葵花、天边的新雁、窗外萧瑟的风声等自然景物为意象,抒写自己因思乡而失眠的心情。 把握诗歌的情感。首句“炉袅香烟人静”,描写了一幅宁静的场景,烟袅袅升起,人静静地坐着
晓起湘帘半揭。那有天香堪折。文采付风流,惊见双飞蝴蝶。 凄切。凄切。飘落满阶黄叶。 【译文】: 早上起来打开窗户时发现湘帘半开,没有看到天上的花香可折。我本就喜欢文采风流,却没想到会见到蝴蝶在飞舞。 这声音让人感到悲伤、凄凉,像是叶子一样飘落下来。 【赏析】: 《如梦令·即景》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描写了一个早晨的场景,通过对湘帘、双蝶、落叶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
【注释】 孤馆:指偏僻的旅舍。空帐:空床。一盏灯儿:点着一盏油灯。思想:思念。月在豆花棚上:指月亮在豆花棚上照耀,好像有月亮的影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夜宿的词。 起首两句写旅馆环境之清幽。“孤馆深垂”,是说旅馆孤寂冷落;“空帐”是说帐幕空荡。这两句为全词定下了凄迷的基调。“一盏灯儿相傍”,是说只有一盏灯伴着自己。 “清夜未成眠”,意思是说深夜还未能入睡。“檐马风来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