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宗武
【解析】 题干要求对“雨中过秀城”进行逐句释义,并分析诗的意境。 【答案】 译文:万户人家的村落与佛寺相接,鼓声悲壮地回荡在雄关之上。人民的生活依然像以前一样,烟雾缭绕,迷茫昏暗。注释:“秀城”,即秀山、秀水之城,泛指秀美富饶的城镇。“梵宫”,佛教建筑的总称,指佛寺、庙宇等。“谯雄”,谯楼的雄姿,即鼓楼。“人民郛郭”,指城镇周围被城墙所围绕。“烟雨冥迷”,指雾气迷蒙,雨意正浓。赏析
【注释】 二陆: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谢安(字安石,号东山)。草堂:指谢安退居东山时建的别墅。 【赏析】 此诗为赓和沈赞府题二陆草堂而作。首联写谢安退隐后,依然保持着豪迈、壮志未酬的精神风貌;颔联写谢安虽退居山林,但心中依然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深知“莼羹鲈脍”之美,却仍想返回故里寻找新的美景。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既赞美又惋惜的情感
【注释】 访桂:指游览桂花林。谷之阳:山谷的北面。粲粲(càn):形容花光彩鲜明,灿烂夺目的样子。竞晚芳:争着在秋日开放,以显示自己美丽。金粟界:指佛寺。僧宇尽成金粟界:指佛寺中到处都种满了金黄色的稻谷(供僧人食用)。天风:指秋风。散天香:飘散在空中的香气。 【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了深秋季节游览桂花林时所见的景象。首联写诗人游览了山北的桂树林;颔联描写桂花竞相开放,芳香袭人
【注释】 叠金缀粟:指桂花。桂子:指月亮。色香俱洗:指月下桂花与月光相映。纷纷桂子落袈裟:指地上铺满了一地的桂花,像袈裟上落了一层。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月下赏桂,以“月”喻“桂”,“色”和“香”都是“桂”,所以把“月”和“色”、“香”连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桂花的色泽鲜艳、香气浓郁的特点。诗人赞美桂花,不单是赞其形美,更是赞其色香俱佳。最后,诗人以“纷纷桂子落袈裟”作结
山中新霁 宿雨初收晓日升,晴川远浸数峰青。 西风一洗林峦翳,收拾秋容入画屏。 注释:山中的早晨刚刚晴朗起来,昨夜的雨水已经被收集完毕,清晨的太阳已经升起,在天空中照耀着大地,远处的河流和山峰都被映照得显得格外清新明亮。一阵西风吹来,将山林间郁郁葱葱的树木全部吹散,露出了秋天的景色,就像一幅精致的画屏,将大自然的美丽展现出来
诗句翻译: 古诗原文: 众植惟推杞梓尊,邓林翘楚已无存。 谁家一树花浮雪,犹喜刺桐花有孙。 译文: 众多树木中我最推崇的是槐树和梓木,如今邓林的高大挺拔已经不复存在了。谁能想到在这寒冷的冬天里,还有一棵花开如雪般纯洁的槐树?我特别高兴看到这棵刺桐花繁盛得就像子孙满堂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冬季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感受。首句“众植惟推杞梓尊”表达了作者对槐树和梓木等传统树种的推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秋天游览黄山时所作,共六首。此诗描写了秋景,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第一句“气序循环盛复衰”,意思是自然界的规律是循环往复的,盛衰交替。这里的“气序”指的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循环”指的是这种变化是不断重复的。 第二句“花随春老叶秋飞”,意思是花儿随着春天的过去而凋谢,树叶随着秋天的来临而飘落。这里的“花”指的是春天的花朵,“叶”指的是秋天的树叶。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翠玉光中藤拄杖,绿云丛里竹提舆。 幽寻是处堪盘泊,绝胜当年五马车。 译文: 在翠玉般明亮的光中,我拄着一根藤杖;在绿云般的丛林深处,我骑着一辆竹制的轿子。 无论是在幽静的山林还是湖边小筑,我都能找到可以安顿下来的地方,这远比当年乘坐五马车要惬意得多。 赏析: 首联“翠玉光中藤拄杖,绿云丛里竹提舆”,描绘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小路的景象。翠玉般的阳光洒在藤杖上
【注释】 ①宣妙寺:在今江苏无锡。偶成:偶然写成的诗。 ②危岑(cén):高峻的山岭。③观僧弈:指观赏和尚对弈。弈,下棋;局,棋盘。④无事:没有事。⑤冰雪襟:清凉如冰雪般的胸怀。襟,衣襟,比喻胸怀。⑥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幽的寺院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 满座清风送来了古木的清香,斜阳照映下半窗的山崖显得险峻。 观赏僧人对弈,觉得无趣便睡去,一夜醒来只觉得心旷神怡
珠露瀼瀼金作风,秋声凄怨入焦桐。 骎骎碧树霜痕染,那复宫题叶上红。 注释: 珠露瀼瀼:形容露水晶莹剔透,如珠子般晶莹。 金风:指秋风,也借代秋天的景色。 骎骎:逐渐,渐渐的意思。 碧树:绿色的树木。 宫题:宫廷上的题词,泛指诗歌。 赏析: 《和黄山秋吟 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声音,以及诗人的情感。 首句“珠露瀼瀼金作风”,描写了秋天的清晨,露水晶莹剔透,仿佛颗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