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清远
第一句:“住山久有烟霞疾,得请放还麋鹿群。” 注释:在山里住了很长时间,因为对烟雾和彩霞的痴迷,所以身体有些不适;现在终于得到了回京的机会,可以回到那片熟悉的地方。 第二句:“厚意于公殊未报,深禅聊复对炉熏。” 注释:虽然您对我非常好,但是我并没有很好地回报您的好意,只是在这里静心修炼,用炉火来熏香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生活的向往
【注释】 炉:火炉,比喻佛性。市廛:指世俗的繁华喧嚣。亲传:亲自传授。 【赏析】 这是一首颂祖师诗。诗人在炉边静坐默无言地参禅,不谈论世间的粗俗之事,只观察火的颜色变化。他通过这种观察来体悟祖师心印,并把它作为亲身传授的内容。 这首诗是诗人与一位僧人对话后写的。诗人向僧人请教如何参禅,僧人告诉诗人不要谈论世间的繁华和喧嚣,而是要观察火的颜色。诗人领悟到要参禅就要静坐,静坐时要观察火的颜色。
葛厨松枕午窗凉,卧看风云草木香。 弹指遍游尘刹尽,故山归路笑羊肠。 注释: 葛厨:用葛布做的枕头,形容清贫。 松枕:用松木制作的枕头,形容清贫。 午窗凉:正午的窗户透着凉风。 卧看:躺着看。 风云草木香:指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弹指:弹指间,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遍游:周游遍访。 尘刹:佛寺。 故山:故乡的山。 归路:回家的路。 笑羊肠:形容道路弯曲曲折,如同羊肠一般
注释:我生病时身体没有形态,无法被看到,但曼殊室利却能洞悉我的状况。 如果我想与它沟通,它就会通过床头的木枕传递信息给我。 赏析: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曼殊室利”之间的神秘联系。诗人以自己的病体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了对佛教“曼殊室利”的描述。“得深知”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佛的理解之深,也暗示着这种理解并非人人都能获得。最后一句“推出床头木枕儿”,则进一步描绘了佛祖与信徒之间的神秘关系
【注释】: 一悟吾师心便息,信门入处还无入。 二十年中事密如,向人殊不劳心力。 “一悟”句:意思是说自从觉悟以后,我那老师的心就自然平息了,进入佛门的门户也就不再有障碍了;“二十年中”句:意思是说在二十年中,我所经历的事情很多而很杂,可是对于这些事情并不去费心思、费力气,只要自己一心一意地修行就可以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佛教禅宗的体会和总结。诗人在这首诗里,从他自己的修行体验出发
注释: 寒食节祭祀先师,这是第五首诗。这首诗的大意是:离开的人叮咛嘱咐,留下来的人互相继承,没有断续。如果遇到理解我的人,就能知道去和住都是充足的。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创作的。当时,杜甫因为“三难”被朝廷贬谪到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县),他在华州期间创作了许多诗歌。其中,《寒食》就是其中之一。 整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对离开与留下来两种生活状态的对比
湛湛寒溪叠叠山,息阴投老得身闲。 武陵花好春常在,渔棹歌清事不关。 眼底儿孙从富贵,樽前鬓发任斓斑。 天机日有真消息,频许禅僧共往还。 注释: - 湛湛:水清澈的样子。 - 寒溪:冷清的溪水。 - 叠叠:重叠、层层叠叠。 - 息阴:指休息、避暑。 - 投老:年老。 - 得身闲:获得身心的闲暇。 - 武陵:地名,位于湖南省境内。 - 好:美好。 - 常在:始终存在。 - 渔棹:渔船上的划桨声,泛舟
读传灯录二首其一 虚名虚说流传久,真语真踪示后人。 虚实昭然若揭,清风千古长留芳尘。 注释: - 虚名(虚假的名声):虚假的名声和说法。 - 虚说(虚假的言辞):虚假的言辞和说法。 - 传来久(长久以来):长久以来一直流传下来。 - 真语(真实的言辞):真实的话语。 - 真踪(真实的踪迹):真实的痕迹和线索。 - 示后人(告诉后人):给后人留下启示和教导。 - 下落(指事情的发展和结果)
【注释】 旧事成空莫可追:旧时的事情都已成为过去,已无法挽回。 会得如斯也大奇:能够领悟到这种境界实在是奇妙无比。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认识与感悟。诗中以“山”为背景,通过“旧事成空莫可追”、“古今不隔丝毫许”、“会得如斯也大奇”等诗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深刻理解与领悟。 第一句“旧事成空莫可追”,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事情的无奈与感慨。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
释义: 诗句纵横那畔彰,五千馀卷总含藏。 如何不觅根头意,空看枝边木叶黄。 注释: 1. “示看经僧”:给看经的僧人展示或解释。 2. “句义纵横”:指诗意曲折复杂;“那畔”:指旁边。 3. “五千馀卷”:指《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楞严经》),共有五千余卷。“含藏”:蕴藏、包含。 4. “如何”:疑问词。 5. “根头意”:即禅宗所说的“本心”。 6. “枝边木叶”:比喻禅宗所讲的“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