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月涧
【注释】 抱膝:双膝合拢。盘陀:山名,在今西藏自治区境内。以耳观:指佛教中观照自己心性的修行方法。无碍:无所阻碍。一掬:比喻极多。悲心海:比喻无尽的悲痛。空却众日界:即“空却诸天”,意谓超越一切烦恼和尘缘,达到佛的境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也是一首颂扬观音菩萨的赞词。 开头两句写观音菩萨的法相:“抱膝坐盘陀”,盘陀山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海拔7068米,是西藏著名的神山之一
崇宁可长老请赞 崇宁:北宋宋徽宗的年号(1096—1100)。长老:指禅宗的僧人。 参无所参,悟无所悟。 参:参禅。悟:领悟道理。 空手捏双拳,要起破沙盆。 空手:比喻禅宗的“无”,即不要执着于任何概念、范畴。捏双拳:比喻禅宗的“有”,即通过修行来获得智慧。破沙盆:比喻禅宗的顿悟,即在瞬间突然领悟到真理。 门户用尽拍盲,少喜多怒。 门户:指佛教戒律,即禅宗所说的各种规矩和戒律。拍盲:拍击眼睛
【注释】: 偈颂四首:唐代佛教禅宗的颂诗。偈,梵语音译,意为偈文、佛门颂词。四首指《金刚经》、《心地观经》、《维摩诘经》和《法华经》。 彩云:美丽的云彩。 影里:影子里,比喻隐秘之处。 仙人:神仙。 手把红罗扇遮面:形容仙女的样子。罗是丝织品,扇是扇子。 急须着眼看仙人:必须看清楚仙女的真实面目。 莫看仙人手中扇:不要被仙女手中的扇子所迷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诗
这首诗是苏轼在《偈颂四首》中的第四首。它的内容如下: 庭前桂绽金粟黄,满地散清香。 鲁直当年参晦堂,吾无隐乎尔。 当下错承当,累及丛林,千古更错商量。 注释: - 庭前桂:庭院前的桂花。 - 绽:开放的意思。 - 金粟黄:金黄色的小花。 - 散清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 鲁直:苏轼的字。 - 当年:过去的时候。 - 参晦堂:参加晦堂的讲学。晦堂是宋代禅宗大师慧能的讲学场所
【注释】布袋赞:佛教禅宗中的一种颂诗形式,用以赞美佛的法身无相、无法、无名。 曲江:即曲江县,今属浙江绍兴市。 奉化县里:指奉化县,今属浙江宁波市。 拖泼囊:拖拉的口袋。形容衣衫褴褛。 落魄魄:失魂落魄的样子。 笑你:嘲笑你。 【赏析】此诗为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布袋和尚的形象,抒发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首句写布袋和尚在曲江矶头,奉化县里,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其简朴的生活方式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注释】: 地钓东湖二十年,眼头老却几风烟。 等闲笑卷丝纶去,秋满江山月满天。 【赏析】: 此诗为《偈颂一百零三首》之第13首。作者在题下自注:“余于东湖垂钓二十余年,每至秋夜,目观江天四顾,觉心旷神怡,不觉悠然自得。今将此意赋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色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地钓东湖二十年”,直接点明自己与东湖的渊源。诗人从二十岁开始就在东湖垂钓,整整二十年过去了。这二十载光阴里
【注释】 厖(máo):浓重。雪顶:山顶积雪,喻指天台山。樵(qiáo)翁:采柴的老头。误入:错走。天台:即天台山,位于浙江天台县。第几重:比喻多高,不知几层。回首:回头望去。月明:明亮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诗写樵夫误入天台山,误以为是仙境,回头却见尘世相隔。全诗以樵夫之口自述其所见、所思,表现了他对天台山神化的赞美之情。 “厖眉雪顶采樵翁”,首句描绘了一个浓眉白须的老樵夫形象,他正在山上砍柴
偈颂四首 其一 瑞岩惺惺,荐福莫莫。 瞒顸佛性,束之高阁。 月涧别用的当一着,易觑捕,难执捉。 无意求时却宛然,有心月处还应错。 注释: 瑞岩惺惺:指佛教中的瑞岩,象征着佛性的觉醒。 荐福莫莫:意为祈求福分和保佑。 瞒顸佛性:意思是掩盖或隐藏佛性。 束之高阁:把东西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置不用。 月涧别用的当一着:在月光下,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易觑捕,难执捉:容易被捕捉,但难以抓住。
【译文】 打碎砂盆,无贵贱。随手拈起放在昌江上,大地人都能看到。仿佛是宣州木瓜,依稀像景镇宝变。 注释:破砂盆:指打破砂罐,喻打破成见。等闲拈向昌江上:随随便便地放在昌江上。昌江:指长江。尽大地人同一见:大地上所有的人同样看到。仿佛宣州木瓜:比喻事物之间相似。宣州木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以一尊还北海
【注释】 轮:圆。桂香:即桂花的香味。浮:飘荡,浮动。 【赏析】 这首七绝以咏月为题。首句写中秋之月,次句说今夜又是一次登楼赏月,三句写云开月明,四句写桂花飘香。全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是一首描写中秋夜晚景色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