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月涧
偈颂一百零三首 其八十六: 当年竺国此时节,净饭王宫生悉达。 老倒云门棒头短,千古万古为妖孽。 注释: - 当年竺国:指的是印度。竺国,即印度国,古代对印度的称呼。 - 此时节:指这个时候。 - 净饭王宫:净饭,是古印度国王的名称,悉达多是释迦牟尼的名号,净饭王宫,指的是释迦牟尼诞生的宫殿,也称为灵鹫山、菩提伽耶等。 - 生悉达:生下了悉达多(释迦牟尼),悉达多后来成了佛,也就是佛陀。 -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以及作者情感的题目,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审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想挂上羚羊角来装点自己,可惜那臭肉惹苍蝇。荣禅师的猎犬无灵性,只是迷恋枯桩。 “投子欲挂羚羊之角”:投子想挂上羚羊角。 “争奈臭肉来蝇”:可惜那臭肉招引苍蝇。 “荣禅客猎犬无灵性”
【注释】 偈颂一百零三首 其八十一:偈颂。佛教禅宗称唱诵的佛经为“颂”。“偈”和“颂”音同义近,本篇是一首偈颂。偈颂是佛教的一种文体。它用韵文形式来表达对佛理、禅意的领悟,内容多以佛教经典故事或佛祖言行为主。此诗写大旱之后,天降甘霖,众生欢喜的场景。 谁驾烛龙,赫日当空:谁驾着烛龙,太阳高照。 山河大地通身汗出,草木昆虫无处潜踪:山河大地都被汗水浸透,草木昆虫无处藏身。 昨夜三更,拄杖子蓦然𨁝跳
金莲万朵烂荧□,照彻银霄第几层。 无量劫来明历历,须知元本是心灯。 注释:金莲花成千上万,灿烂夺目,照亮了银色的天空,不知道是第几层?经历了无尽的劫数,才能清晰地看到它的光辉,这光芒的本源就是心中的一盏心灯。 赏析:这首偈颂描述了金莲花的美丽和光辉,同时也表达了修行者通过内心的修炼可以达到佛性的境界。"金莲万朵烂荧□"形象地描绘了金莲花的繁盛景象,"照彻银霄第几层"则是对天空的描述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主要探讨了修行过程中的感悟和经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参得到,悟得彻,自谓龙门上客。 - "参"是指修行、参禅。"得到"表示通过修行得到了某种领悟或理解。"悟得彻"表示彻底理解了某种道理或教义。"自谓龙门上客"则是指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某种境界,就像龙门上的贵宾一样。 2. 荐福有棒,亦未到伊吃。 - "荐福"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为他人祈福或施舍福报
【注释】 东湖:位于杭州城西,是西湖的组成部分。 皎皎如镜面:皎皎,明亮的样子。镜面:指月亮,也比喻明亮的月光。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诗,写的是中秋之夜赏月的情景。 前两句写景,“见”、“皎皎”二字,突出了月亮明亮如镜的特点。第三、四句写情,“十五夜”,即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皎皎如镜面”,既写月色明洁如镜,又写出诗人对月亮的喜爱。 全诗语言简洁流畅,意境优美
偈颂一百零三首 其八十九衲僧家不著僧求,不著法求,不著佛求。 注释:衲僧家不追求和尚、佛法和佛像。 赏析:此句强调禅宗的无我利他,强调一切皆空,一切皆是因缘所生。 绿杨堤上芰荷香里,三三两两数沙鸥。 注释:绿色的杨柳树长在堤上,荷花散发出清香,几只白鹭飞起。 赏析: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同时,也寓意了禅者超脱世俗,心如止水的心境
诗句释义: 1. 昨日雨,今日雨。 - “昨日”和“今日”指的是连续的两天都是下雨天。 2. 渔父讴歌,老农欢舞。 - 指渔民和农民在雨中唱歌跳舞,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3. 堪笑蒲许林中,邓师伯把不定,却向豆子山前打瓦鼓。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些地方的人们因为担心天气不好而不敢出门,只能在室内活动,就像“蒲许林中”的人们一样。而“邓师伯”则是指一位名叫邓师傅的人,他在“豆子山前打瓦鼓”
【注释】 水:指江流。万壑:千山万壑。三秋:一年中的第三个秋,即秋季。渔板:指渔船上的鼓声。野鸭:野鸭在水面游动。极目:放眼远看。马大师:指唐代诗人马戴。杻著:用铁枷等物将人锁住。百丈鼻:指马戴的鼻子被铁链锁着。痛不休:痛苦得不能停止。 【译文】 江水满溢,万壑纵横;树叶飘落,秋天到来。渔船上响起了鼓声,飞鸟也随着鼓声飞去。我放眼四望,思绪无边无际。可笑当年马戴,他曾被铁枷锁住,痛苦至今难以消除
这首诗的意境是描述将军骑着铁马冲过关卡,舞动战旗,指点战云,沉醉在金杯之中。 注释: - 将军矍铄笑盈眉: 将军健壮有力,笑容满面。 - 铁马冲关舞战旗: 铁甲骑兵冲锋,挥舞战旗。 - 指点阵云千万里: 指指点点,指挥作战。 - 碧油幢里醉金卮: 坐在华丽的帐篷中,喝着美酒,陶醉其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战场画卷,通过将军的形象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和豪迈。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