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两度中秋。
不知今夜里,谁复再登楼。
云开万里桂香浮。
【注释】
轮:圆。桂香:即桂花的香味。浮:飘荡,浮动。
【赏析】
这首七绝以咏月为题。首句写中秋之月,次句说今夜又是一次登楼赏月,三句写云开月明,四句写桂花飘香。全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是一首描写中秋夜晚景色的佳作。
一轮明月,两度中秋。
不知今夜里,谁复再登楼。
云开万里桂香浮。
【注释】
轮:圆。桂香:即桂花的香味。浮:飘荡,浮动。
【赏析】
这首七绝以咏月为题。首句写中秋之月,次句说今夜又是一次登楼赏月,三句写云开月明,四句写桂花飘香。全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是一首描写中秋夜晚景色的佳作。
【注】 受经:受戒。黄龙:指黄龙派。天童:指临济宗天童寺的正觉禅师,又称佛慧禅师。雪盈颠:指雪峰(即黄龙)禅师的弟子灵隐禅师。番荐福:指雪峰的弟子大安禅师的道场。棒喝:禅宗的机锋说法。结衲子:指学佛者。深冤:深仇大怨。般若:即般若波罗蜜多,佛教语。禅、道、能为底:指禅宗、道家、佛家三教。长老:对僧人的尊称。 【赏析】 本题是一首七律,作者以咏赞黄龙派高僧为主旨而作,全诗一气呵成,意境深远
【诗句】 荐福鲁山长老请赞 大江以东非生缘,大江以西非受经。 行脚见宋朝三十七员恶知识,末后撞入天童布丝网里。 折倒平生,视佛祖若大寇雠,视衲僧若大冤憎。 五处住山,百无一能。 无补宗教,不上传灯。 效尤佛照授秀岩之法席,鲁山其克荷负,而道德深愧乎五宿观堂之老僧。 谁费丹青,点涴太清。 只好钓雪矶头,终朝笑看远山青。 【译文】 在荐福寺的长老们请求赞颂时
诗句翻译: 1. 印甥请赞 - 这首诗的标题是“印甥请赞”,可能是指诗人在某种场合下,由某人(可能是亲戚或朋友)进行诗歌创作或评论的请求。 2. 行脚见淳祐诸老,住院历南北两朝 - “行脚”通常指僧人四处游历,而“淳祐诸老”则指的是南宋时期淳祐年间的一些高僧。这里描述的是诗人在游历中遇到了这些前辈高僧,并了解了他们在南北朝时期的生活和成就。 3. 不守黄龙活业,不传太白箕裘 -
崇胜东源长老请赞 崇胜寺东侧的源头,长老请你来赞美。 苍苔遮盖枯松树,白云拥抱着幽深的石头。 面目分明却又难辨识,易见还难识真容。 临济未是白拈贼。 译文: 在崇胜寺东边的源头,我邀请你前来欣赏美景。苍翠的苔藓覆盖在那枯死的松树上,洁白的云朵紧紧拥抱着幽静的石头。虽然它们的面目清晰可见,但它们的美丽却难以捉摸,让人既想亲近却又难以真正看清它们的真实面貌。在这里,临济大师并未成为随意拈花示众的高手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貌若宽闲, 性尤刚急 - 外貌看起来轻松自在,但本性却很刚直急切。 - 注释:描述了某人的外在形象与性格之间的矛盾。 2. 不以佛法当人情, 不以慈悲为利益 - 不把佛教的教义当作人情世故,也不把慈悲当作获取利益的手段。 - 注释:表达了对佛教教义和慈悲的深刻理解。 3. 为人处热喝嗔拳, 雪霜中有春消息 - 在与人交往中热情如火,急躁如怒
【诗句释义】 崇报:即洪崇,字崇道,号湛堂,宋代江西人。 三重关:佛教中指心、意、识三者的障碍。这里指佛家修行中的三个难关。 天童:即天童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为江南地区著名的古刹。 生铁网:佛教语,比喻众生在轮回转世时所受的束缚。 太虚空:佛教语,指宇宙间的广大无边。这里指宇宙空间。十尺:一丈。 须弥山:《华严经》称须弥山为世界中心。八两:古代重量单位,一镒等于二十四两或一百二十八铢
【注释】 景德:即宋真宗年号,景德元年(1004)至景德八年。 遂长老:即赵长卿,字南卿,号仙源居士、南湖遗民。宋代诗人。 赞:赞颂词。 禅学全无拍盲:禅宗的学说全无迷惑。 第一住山活计:第一等的住山修行的方法。 竹篦三尺,怒发时鞭得虚空粉碎,编辟时拶得石人脑裂:竹子做的篦子只有三寸宽,用它来打人,能将虚空打得粉碎;用它来夹持人的头骨,能使石人脑壳破裂。 陈年破砂盆,却要向景德镇里重新烧出
注释: 1. 源侍者请赞:源侍者是这首诗的作者,他请别人来赞美他。 2. 渠似我,我似渠:形容两人相貌、性格相似。 3. 子相似,恰相如如处:孩子(子)和你(我/渠)都相似,就像你和我(渠/子)都像孩子一样可爱。 4. 毕竟何如: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5. 甜瓜生得苦葫芦:比喻人的性格与命运。甜瓜(好人或好事)和苦葫芦(坏人或坏事)都是天生的,不能改变。 译文: 源侍者请别人来赞美自己
注释: 观音赞 其一:这是一首赞美观世音菩萨的诗歌。 蒙却头:形容人虔诚地低头。 入正定:进入禅定的状态,表示内心宁静。 定眼忽开:突然睁开眼睛。 有何所证:有什么可以证明的。 杨柳枝头春雨暝:春雨蒙蒙,柳树枝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观世音菩萨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表达了对观世音菩萨的敬仰之情。 首句“蒙却头,入正定”,描绘了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观世音菩萨头戴莲花,面相庄严
注释: 1. 布袋赞:即《布袋和尚赞》。2. 率陀天:指佛教中的一种境界。3. 奉化江:在浙江,流经宁波市,因江面宽阔得名。4. 掣颠:使颠倒、错乱。5. 拄杖夺来:意为将棒子抢过来,这里指抢走了拄杖。6. 我侬:我与你、咱们的意思。7. 生缘:缘分。 赏析: 这首诗是《布袋和尚赞》的第二首。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布袋和尚的敬仰之情。 诗的第一句“无端抛却率陀天”
【注释】: 偈颂四首:唐代佛教禅宗的颂诗。偈,梵语音译,意为偈文、佛门颂词。四首指《金刚经》、《心地观经》、《维摩诘经》和《法华经》。 彩云:美丽的云彩。 影里:影子里,比喻隐秘之处。 仙人:神仙。 手把红罗扇遮面:形容仙女的样子。罗是丝织品,扇是扇子。 急须着眼看仙人:必须看清楚仙女的真实面目。 莫看仙人手中扇:不要被仙女手中的扇子所迷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诗
偈颂四首 其一 瑞岩惺惺,荐福莫莫。 瞒顸佛性,束之高阁。 月涧别用的当一着,易觑捕,难执捉。 无意求时却宛然,有心月处还应错。 注释: 瑞岩惺惺:指佛教中的瑞岩,象征着佛性的觉醒。 荐福莫莫:意为祈求福分和保佑。 瞒顸佛性:意思是掩盖或隐藏佛性。 束之高阁:把东西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置不用。 月涧别用的当一着:在月光下,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易觑捕,难执捉:容易被捕捉,但难以抓住。
【注释】: 地钓东湖二十年,眼头老却几风烟。 等闲笑卷丝纶去,秋满江山月满天。 【赏析】: 此诗为《偈颂一百零三首》之第13首。作者在题下自注:“余于东湖垂钓二十余年,每至秋夜,目观江天四顾,觉心旷神怡,不觉悠然自得。今将此意赋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色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地钓东湖二十年”,直接点明自己与东湖的渊源。诗人从二十岁开始就在东湖垂钓,整整二十年过去了。这二十载光阴里
这首诗是苏轼在《偈颂四首》中的第四首。它的内容如下: 庭前桂绽金粟黄,满地散清香。 鲁直当年参晦堂,吾无隐乎尔。 当下错承当,累及丛林,千古更错商量。 注释: - 庭前桂:庭院前的桂花。 - 绽:开放的意思。 - 金粟黄:金黄色的小花。 - 散清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 鲁直:苏轼的字。 - 当年:过去的时候。 - 参晦堂:参加晦堂的讲学。晦堂是宋代禅宗大师慧能的讲学场所
注释: 观音赞 其一:这是一首赞美观世音菩萨的诗歌。 蒙却头:形容人虔诚地低头。 入正定:进入禅定的状态,表示内心宁静。 定眼忽开:突然睁开眼睛。 有何所证:有什么可以证明的。 杨柳枝头春雨暝:春雨蒙蒙,柳树枝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观世音菩萨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表达了对观世音菩萨的敬仰之情。 首句“蒙却头,入正定”,描绘了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观世音菩萨头戴莲花,面相庄严
【注释】 抱膝:双膝合拢。盘陀:山名,在今西藏自治区境内。以耳观:指佛教中观照自己心性的修行方法。无碍:无所阻碍。一掬:比喻极多。悲心海:比喻无尽的悲痛。空却众日界:即“空却诸天”,意谓超越一切烦恼和尘缘,达到佛的境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也是一首颂扬观音菩萨的赞词。 开头两句写观音菩萨的法相:“抱膝坐盘陀”,盘陀山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海拔7068米,是西藏著名的神山之一